研究拓樸相變 3科學家獲物理獎

林佳楠 2016/10/04 19:18 點閱 8346 次
諾貝爾物理獎於台灣時間4日晚間5點45分左右公布,3英科學家獲獎。(photo by諾貝爾獎網站)
諾貝爾物理獎於台灣時間4日晚間5點45分左右公布,3英科學家獲獎。(photo by諾貝爾獎網站)

【台灣醒報記者林佳楠、章文報導】201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4日揭曉,得獎者是3位研究「拓樸相變」的英國科學家圖勒斯、哈爾丹與寇斯特利茲。去年發現重力波的美國LIGO天文學家,事前呼聲極高,卻意外落馬。諾貝爾化學獎將於明(7)日公布。

獲得諾貝爾殊榮的3位大師雖是英國人,但目前都在美國大學任教。圖勒斯(David J. Thouless)已高齡82歲,目前在美國華盛頓大學任教。哈爾丹(F. Duncan M. Haldane)現年65歲,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執教。現年74歲的寇斯特利茲(J. Michael Kosterlitz),則任教於美國布朗大學。

得獎者又驚又喜

諾貝爾委員親自致電通知,得獎者又驚又喜。據英國《衛報》報導,哈爾丹在委員會的電訪中表示:「和拓樸相變有關的更多重大發現,近來不斷揭開。」

諾貝爾各獎得主可獲得800萬瑞典克朗(約新台幣3040萬元)獎金。圖列斯將可得半數獎金,哈爾丹和寇斯特利茲2人則平分剩餘半數獎金。

《自然物理》的編輯塔洛尼向《衛報》表示,他們所發現的「科斯特里茲─托勒斯相變」對拓樸學有重大影響。「我特別為圖勒斯感到高興,他真的是一位物理學界的紳士,他非常偉大!」

今日大學》事前預測,3位美國LIGO天文學家,去年因為發現黑洞相撞所引起的「時空漣漪」重力波,極有可能獲得諾貝爾物理獎。但也有相關人士指出,他們發表研究的時間超過諾貝爾委員會既定的收件時間表,很有可能因這樣的行政問題,與物理獎失之交臂。

一種新的物質形態

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王道維受訪時表示,三位學者的理論研究是在1970-80年代就已幾乎完成,屬於凝聚態物理的領域。主要是由理論計算發現在一維或二維系統下,電子氣或其他有交互作用的系統可能出現一種新的物質形態,即拓樸態。

此狀態僅與系統整體性質有關而與局部的差異無關。例如一個帶把手的咖啡杯其實在拓樸形狀上與一個游泳圈相同,都只有一個洞。

王道維說,三位得獎者的研究開啟全新的領域,也在後來有許多實驗證實,得獎實至名歸。

他透露,清大物理系11月2日下午將舉辦今年諾貝爾物理獎研究的介紹,歡迎有興趣的高中生、大學生或社會人士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