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節頒獎 張:政媒應良性互動

林佳楠 2016/09/01 18:30 點閱 8868 次
佳音電台主持人劉麗紅(右二)表示播音間就像她的保護罩,讓她得以專心發揮新聞專業。她也感謝家人一路貼心相陪。(photo by林佳楠 / 台灣醒報)
佳音電台主持人劉麗紅(右二)表示播音間就像她的保護罩,讓她得以專心發揮新聞專業。她也感謝家人一路貼心相陪。(photo by林佳楠 / 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林佳楠台北報導】「台灣媒體的爆料文化,是我當初入閣前最怕的事情之一。」前行政院長張善政於「105年社會光明面新聞報導獎」現場自我爆料,但他也表示,「開誠佈公,待之以誠」是政治人物與媒體互動的最高原則。台北市新聞記者公會理事長馬長生則肯定本屆12組獲獎者皆能反映底層社會心聲、發掘人性良善,扮演社會的「光明使者」。

張善政表示,入閣前在生技產業任職的他,長期與科技線記者互動良好;入閣後發現,「早上的平面媒體焦點,晚上的政論節目話題」,讓政治人物與媒體間產生緊張的對立關係。後來遇到不便說明的敏感議題,他也學會與記者誠懇說明。張善政強調,政媒良性互動可創造雙贏,政府可溝通政策,媒體也可有效監督。

「105年社會光明面新聞報導獎」於9月1日記者節在台北市青少年發展中心頒獎。本屆有172件作品參賽,高於去年的150件。馬長生表示,他於記者節上午參加「台灣醒報八周年社慶」舉辦的座談會,讓他了解到在互聯網時代,媒體人愈加辛勞、優質報導不易。然而在媒體業的黑暗時代,仍有許多人秉持新聞專業:製作正向優良的報導。

此次獲獎作品也反映近期熱議的社會問題,包括長照制度、少年矯治等。例如聯合報及民視各以「台灣窮老現象──台北市蝸居老人悲歌」、「被綑綁的老年」專題報導獲獎。中央廣播電台則以「鐵窗散微光:協助海外受刑人點亮新人生」為題,探究海外受刑人的人權問題。

佳音廣播電台主持人劉麗紅代表授獎者致詞。聲音甜潤的她因「人間有情」系列報導獲廣播新聞報導獎,罹患重度小兒麻痺的她,儘管不良於行,仍堅持走出錄音間實地採訪,到宜蘭、新竹等地訪問罕見疾病患者。劉麗紅證明,媒體人可以自身光明,照亮社會弱勢族群,以專業素養,製作鼓舞人心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