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長潘文忠上任後首度主持全國教育局處長會議,鼓勵條件成熟的就學區及學校,明年可以擴大免試及優先免試,初步規劃將先從金門、澎湖兩個就學區開始試辦,並朝著全面免試入學的計畫目標邁進。
筆者感慨,金門、澎湖條件「成熟」的原因說穿了,不就是金門、澎湖的學生競爭不夠激烈。一個蘿蔔一個坑,高中職招生數大於國中畢業學生數,用分配名額的方式來完備十二年國教「免試」的口號目標。金門、澎湖的試辦經費一撥,寫份美化的心得報告,台灣的教育改革就能完美無瑕嗎?十二年國教就能全面免試嗎?
教育著重的是公平性與競爭性,給學生們一個公平的受教環境與機會,透過合理的競爭帶動學生的學習成長,才能落實人才分流,完備因材施教的理念。
可惜的是,教改者眼裡只看見傳統升學主義的缺失,汙名化考試競爭的意涵,認為成績不好的學生為何只能被迫唸高職,學一技之長,從事基層技職的工作?難道一位能力與特質明顯無法勝任醫生工作的學生,只是因為他有夢想、有憧憬,我們就要虛偽地鼓勵他朝夢想邁進,而不肯正視客觀條件的無情落差嗎?
教改者揭櫫齊頭式的公平性,將升學考試視為洪水猛獸,無視現在高中或大學的多元入學早已不再是考試選才的單一面向。過度鄙夷升學考試存在的價值,刻意忽略每位學生能力特質高低落差的事實,也就出現了齊頭式廣設大學的錯誤教育政策,大學生滿街跑,基層技職人才短缺的苦果也就在這幾年一一浮現。
全面免試,教育部柿子別挑軟的吃!不妨請升學競爭激烈的一級戰區基北區率先實施,而不是找金門、澎湖當作樣板美化宣傳。教育部若是玩真的,有著全面推動十二年國教免試的決心,就請教育部堅決要求基北區全面免試!當建中、北一女等明星高中發生新生報名人數爆滿的預期情況時,絕對不可以採用多元比序的成績思維來篩選學生,堅持一律抽籤,落實免試入學的內涵。
只要打破明星高中,全面免試的理想目標才能完全落實。只是,潘文忠部長做好政務官因推動政策而負責辭職下台的心理準備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