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暖交替引頭痛 洗三溫暖卻不會?

林亭妤 2016/07/26 21:23 點閱 9505 次
冷熱頻繁交替溫差大,易感染風寒。(photo by 東森新聞影片截圖)
冷熱頻繁交替溫差大,易感染風寒。(photo by 東森新聞影片截圖)

【台灣醒報記者林亭妤綜合報導】「如果說從高溫室外進到冷氣房,會讓熱氣悶在體內散不掉而『中陰暑』,那在三溫暖進進出出的人怎麼辦?」家醫科醫師表示,從高溫室外進入溫差達10度的冷氣房中,毛細孔立刻遇冷收縮會導致熱氣悶在體內,容易讓人心跳加速出現頭痛症狀。但耳鼻喉科醫師反駁,那在熱水和冷水間交替洗三溫暖的民眾,感到通體舒暢要怎麼解釋?

炎炎夏天,民眾時常日頭下、冷氣房兩邊跑,台北振興醫院一般健檢科主任林雨亭曾在受訪時指出,當室內外溫差5度以上時從戶外進入室內,依熱脹冷縮原理,腦血管在高溫擴張的狀態下忽然遇冷會急速收縮,民眾易出現頭痛的症狀。

台北慈濟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廖子嫻也曾指出,溫度差異過大,導致毛孔、血管驟然收縮,寒氣聚於體表或腸胃內,因而產生頭痛、肩膀緊繃、胃寒、甚至腹瀉等不適症狀,這在中醫稱為「中陰暑」。

「如果現在戶外溫度38度,忽然進入25度的冷氣房中,會因為毛細孔關閉導致熱氣不能排除,」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家庭醫學科專任主治醫師林神祐表示,當熱氣被鎖在體內不能排除時,民眾就算在冷氣房內也會感到心跳加速、口乾舌燥、噁心嘔吐、頭昏腦脹、心煩不安等症狀。

林神祐解釋,第一時間要先排出體內熱氣,排除方法包括「排汗」和「液體流動」:讓病人的汗趕緊排出、多補充水分讓體內有液體流動降溫,並盡速就醫。

「但不至於到熱氣悶在體內散不掉這種說法,」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耳鼻喉科醫師戴志展則表示,毛細孔只是收縮,不會到不通的程度,如果毛細孔真的會緊閉到不通,「人不就不會冷死嗎?」

「此外,民眾洗三溫暖時,常在40幾度的熱水和10幾度的冷水間交互浸泡,」戴志展認為,這也是「冷熱頻繁交替」的現象,但為何這種時候,民眾大多感到通體舒暢、而不是所謂的熱氣悶在體內、引起頭痛?他表示,醫界裡的確會出現許多新創名詞或學說,但一定要經過多方醫師同意,新名詞才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