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思年金改革的反彈心理(吳俊益)

吳俊益 2016/07/26 11:14 點閱 2960 次
面對破產一事,有軍人退撫代表不面對問題,反指責政府精實案造成破產,希望政府編列預算去補這無底洞,讓他們能繼續領,真令人費解。(photo by google image)
面對破產一事,有軍人退撫代表不面對問題,反指責政府精實案造成破產,希望政府編列預算去補這無底洞,讓他們能繼續領,真令人費解。(photo by google image)

近日在LINE群組裡,氣氛頗讓人尷尬,一些公務員的朋友和師長,對於即將要面臨的退撫改革與刪減,充滿了不平與漫罵,尤其正打算退休和才剛領退休給付不久的人,反彈最大。依筆者觀察,年輕的(深怕日後領不到)和年長的(已經領很多了)比較支持改革。

就各退休基金將破產這件事,不論哪一種職業別,每個人都應該要反思一件事,何以工作中每個月只繳幾千元,退休後竟可按月領幾萬元?現今,如果有哪一個商業基金或保險計畫聲稱,只要每月繳六千元,數年後便可按月領六萬元,且終身領至死亡,配偶還可再領一半。恐怕會被視為是吸金的詐騙集團,但這卻活生生在台灣合法上演。

面對破產一事,有軍人退撫代表不面對問題,反指責政府精實案造成破產,希望政府編列預算去補這無底洞,讓他們能繼續領,真令人費解。

退到無知之幕思考

美國哲學家羅爾斯曾對於什麼是正義,給一個參考情境,也就是當我們退入「無知之幕」裡,這時我們常會忘卻自己在社會中的身份地位、不知道自己擁有哪些資源、能力、智慧、利益,裡頭的團體也沒有預設的看法和傾向。這時如果你還會做相同的決策,則可以認為這是最接近正義的決定。說穿了,就是人們應該儘量跳脫自身的立場,「去掉自己眼中的樑木」(聖經馬太福音七章:5節 ),以整體社會的公平性來看待年金改革這件事。

目前一般認為,軍公教人員退休年齡太早,退休的所得替代率偏高(公務員平均5萬5,教師平均6萬8),相形之下,勞工退休的給付金額太低(平均不到2萬),我們工作中所得有差異,是因為每個人所負擔的責任不同,責任繁重的自然領高薪資。但是退出職場後,就平等原則來看,每個人的餘命價值相同,退休給付便不應差距過大。以此標準,任何客觀第三者來衡量,似乎都會認為目前退休制度明顯需要改革。

「利他」乃人類普世價值

人類和其他動物很不一樣的地方,在於人類不完全是自私自利,人類的可貴在於我們有「利他」的思維,也就是在生存競爭的世界,人類會對於他所認同的群體,做出有利於該群體得以存續的貢獻,有利他精神的族群,往往在不同群體的爭戰裡,會勝過充滿「揩油個體」的族群。

五十出頭就退休或即將退休的軍公教朋友不妨思考,享受週休七日、月領六萬的悠閑日子,當你眼見鄰居年齡相仿者,還在為三餐奔波,超時加班張羅孩子的學費,景氣不好憂心又中年失業,心裡想必慶幸自己有個穩定的工作與優渥的退休生活,但你心中那份良善感不免也矛盾,同是國家的一份子,何以我這麼生活,他卻這麼勞苦?

職是,如果肯認整體社會是一個連帶體,大家在同一條船上,則「各人不應只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念別人的事。」(聖經腓力比書二章:4節)年金改革縱然會少了些給付,但卻能夠讓下一代的公務員不必擔心年金破產,可以安於工作。國家也不必用預算去彌補年金缺口,以致排擠了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同樣的,勞保年金也面臨破產的冏境,現職勞工如果應該增加提撥率,也不該以增加勞工負擔來搪塞改革的責任,這種利他想法是人性高貴情操展現,且免於社會不必要的撕裂,何樂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