髮夾彎不是罪過 逃避奧步才是(彭蕙仙)

彭蕙仙 2016/07/24 18:27 點閱 1579 次
林淑芬擔任立院衛環委員召集人在審查《勞動基準法》中有關「一例一休」的相關條文時突然搞失蹤,以致於當天會議無法進行,最後流會。(photo by wikipedia)
林淑芬擔任立院衛環委員召集人在審查《勞動基準法》中有關「一例一休」的相關條文時突然搞失蹤,以致於當天會議無法進行,最後流會。(photo by wikipedia)

立法院日前在臨時會審查《勞動基準法》中有關「一例一休」的相關條文內容時,擔任立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召集人的立委林淑芬突然搞失蹤,以致於當天會議無法進行,最後流會。

事後,林淑芬與民進黨立院黨團發生內訌。黨團幹事長吳秉叡受立院總召柯建銘之託,2度到林淑芬家找人,但都吃了閉門羹;林淑芬辯稱「電鈴壞了」,吳秉叡氣得說了一句蔡英文總統的名言:「裝睡的人叫不醒!」批判意味濃厚。林淑芬則認為吳是在做秀、演戲,因為她早就跟黨團表示過沒有能力主持這場審查會。

神隱不是好辦法

由於「一例一休」是民進黨最新的主張,因林淑芬落跑,無法審查《勞基法》,民進黨黨團決定本次臨時會不審查該法,保留與社會進行更多溝通與協商的空間。

林淑芬向來主張對勞團較為有利的二例假制度,但為了兼顧民進黨的政策與她自己的主張,在輪到她擔任審查會主席時,林淑芬乾脆選擇逃避。這是民進黨執政後,不斷被外界批評「政策髮夾彎」之後,立委的自保之道。

但是,逃避終究不是長久之計,衡諸民進黨執政後,確實有多項重大法案改變立場和方向,將來一一都得見真章,總不能每一次都靠「召集人神隱」或其他的奧步拖延吧!畢竟「戰術」難以長久,民進黨必須深籌謀「戰略」層面的脫困之道。

說清楚為何改變

在野時的主張與執政後的主張不同,常被批「換了屁股就換了腦袋」。畢竟,所在位子不同,本來就會有不同的立場,也會有不同的思考和政策。民進黨過去在野時,需要考慮的事情跟執政之後不同,主張出現更迭調整,並非不可想像或罪大惡極,只要清楚說明,外界應該可以理解,關鍵在於民進黨有沒有勇氣面對自己的改變,有沒有辦法說明他們現在的主張,根據的是什麼,以及如何處理並調和民意代表與黨意之間的落差與分歧。

執政者要考慮的層面較之在野時更寬更廣,這是不爭的事實。政黨在經歷執政與在野不同的歷練下,有機會讓思維更為周延、深入,也有機會鍛練同理心與包容力,因此不論執政者或是在野,都可以對國家提出貢獻。

別出現更多「林淑芬們」

民進黨長期在野,整個政黨的立足點與思維方式都難脫在野模式,即使目前已經執政了似乎也是如此,這就是為什麼林淑芬會用落跑的方式來處理她無法克服的矛盾,而不能有更成熟、負責任的態度來面對。事實上,如果民進黨不就府、院、會3個機構立場上的差異,訂出一套因應的模式,未來恐怕還會有更多「林淑芬們」情急逃避的現象,持續傷害民進黨的形象與凝聚力。

民進黨應該首先釐清自己的責任,並且以一個執政者的高度,對過往曾經帶給國民黨的不當抹黑、羞辱,表達歉意(或至少是善意),聲明他們經過反省後,的確進行了一些政策調整,而這些其實也暗示了是對國民黨當年部份主張的一種肯定。然後,民進黨才有立場對新政策進行堅持與維護。否則在家變和髮夾彎的雙重壓力下,4年忽悠而過,一事無成才是最可怕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