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夢的實境虛擬─《歡迎來到美國》(彭蕙仙)

彭蕙仙 2016/07/07 14:12 點閱 2524 次

乍看片名,會讓人以為《歡迎來到美國》是一部寶萊塢勵志電影,窮苦的印度人以到美國為目標的奮鬥經歷之類的。事實上,電影看到五分之四的地方,都還會讓人有這樣的認知,豈知最後的20%,透過一、兩個鏡頭,一、兩句對白,劇情卻立時翻了個樣,像川劇的變臉,觀眾看到的是人生的另一個故事:親情的對決。

電影裡的美國是一個象徵。從頭到尾都以間接的方式出現在印度北方一個窮苦的小村落裡,卻又無比真實的創造了母親的驕傲、村人的光榮、兄弟間微妙的競爭心,以及朋友間無私的情誼。哥哥告別家鄉去美國,卻憑空消失了十多年,母親思念愈深,茶不思、飯不想,身體日漸消瘦,整個家庭的生活也陷入停擺。

遙遠的美國夢

好不容易,哥哥終於來信了。信裡的文字和圖片,讓弟弟拉瑪不知不覺也對美國產生了嚮往之情,誓言總有一天,自己一定也要到這個「什麼都比印度大」的夢想國度。

故事的發展雖有點出人意料之外,卻也在情理之中,況且印度裔導演普拉雄特內爾在多處埋下伏筆,暗暗讓觀眾略為覺察到「美國」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故事的背景選在雷根總統任內,那正是被稱為「美國的早晨」(Morning in America)、經濟成長、強大、人人有工作的美好年代。

但是導演藉著讓眾人觀看1986年美國太空梭挑戰者號升空爆炸的新聞,提早暗示了美國夢破滅的可能。最後拉瑪或許真的到了美國,但是箇中情節肯定不像青少年時期每回展讀哥哥來信時那般,充滿著亮閃閃的順遂與幸福。

兄弟的微妙關係

《歡迎來到美國》的主角是一對好朋友,《少年Pi的奇幻之旅》蘇瑞吉沙瑪飾演拉瑪,《歡迎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裡的可愛門僮東尼雷佛羅里飾演拉瑪的摯友拉魯,一位始終對好友相挺到底的熱血青年。蘇瑞吉的抑鬰和壓抑透過東尼帶著喜感與直白的對比,顯得更有層次,帶領著觀眾一步一步走進他的世界,相信最終也認同了他的決定。

除了「美國夢」,《歡迎》另有一條副線是寶萊塢喜愛的「親情教育倫理劇」。哥哥與拉瑪在母親的心目中是截然不同的兒子,哥哥高大、英俊,而且還說去了美國,他光耀門楣、簡直完美;拉瑪平凡、瘦弱,媽媽從來沒把他看在眼裡,就連拉瑪的父親過世時,他努力張羅後事,媽媽都還要提醒他,那是因為哥哥去了美國,所以才會讓你來處理等等。

在默默做了20年「很遜的、馴服的弟弟」後,拉瑪的出擊,改寫了自己的人生,也終將改變他與哥哥在家族座標裡的相對位置。

《歡迎來到美國》深淺有致、悲喜交集,而且不像一般寶萊塢電影那麼長,導演只用100分鐘說了這個精采動人的故事。看完電影後,你可能也會很想問自己:那麼,我的「美國」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