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淑麗:預備老化 要快樂面對

林亭妤 2016/07/06 18:36 點閱 9539 次
多鼓勵老年人走出去和他人互動、參加社區表演活動,陪伴是改善老人憂鬱或失智症狀的最佳良藥。(photo by 林亭妤/台灣醒報)
多鼓勵老年人走出去和他人互動、參加社區表演活動,陪伴是改善老人憂鬱或失智症狀的最佳良藥。(photo by 林亭妤/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林亭妤台北報導】萬華樂齡學習中心的老人們,身穿熱力四射的橙色上衣,頭戴一頂草帽,6日在「老年憂鬱防治座談記者會」上擔任開場舞嘉賓,大家開心賣力的轉圈拍手扭屁股。信義公益基金會副執行長卓韻如笑說,希望能幫助這些年長者積極去參與社區活動,活出不老的精神。

「我從年輕時就準備好要老了,所以當這天真的來臨時,我一樣每天過得很快樂!」董氏基金會終身義工陳淑麗6日在記者會上俏皮表示,當她拿到老人證時,還到處炫耀給人知道。她認為,老化是一個過程,因此我們需要隨時準備好老化,用快樂的心情面對,才不會到了某天才發現自己竟然老了,而感到失落、焦慮、悲傷。

「國人由於上班壓力大,對老化概念普遍沒興趣,只想著趕快工作到退休。」台北榮總老人精神科主治醫師蔡佳芬指出,國人不像外國人在退休前就會想好以後的生活要做什麼、是時候讓自己的興趣發揮了,並規畫許多有意義的旅遊。萬華樂齡中心學員林雪妮表示,她就是那種退休前只想著「趕快退休,要來好好休息」的人。退休後第1年真的過得無比舒服,每天睡到飽、沒壓力、還能到處旅行。

但到了第2年,開始因為生活沒有重心,情緒感到低落浮躁,容易因為小事生氣和家人吵架,且出現失眠、精神恍惚、記憶力變差的狀況。「後來遇到朋友介紹參加社區活動,而有全新感受。」林雪妮表示,看到朋友的DIY作品後感到好奇、想嘗試,沒想到因此重新找到目標,心情變得開朗,還多了許多朋友可以聊天,現在她除了上DIY作品班以外,還有上電腦班及歌唱班。

蔡佳芬說明,老人家需要的就是你/我多一份關懷、互動、陪伴。陪伴者可以適度表達同理心,如使用「我能理解你心情不好」、「真的不想出門就不勉強」等話術,誘導長輩互動。也可建議老年人從事能力範圍內簡單的家務,如:每天出門買報紙或買菜,一方面訓練四肢、大腦認知功能的靈活度,一方面給長者「我是被需要的」感覺,增加老年人的信心。

※註:老人憂鬱防治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