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考招 應有二階段調整 (王道維)

王道維 / 清大物理系教授/諮商中心主任 2016/07/05 18:23 點閱 1818 次
若把學測提前並將甄選時間延後,就可使高三學生有更完整的時間,也更符合新課綱精神的適性學習。(photo by google image)
若把學測提前並將甄選時間延後,就可使高三學生有更完整的時間,也更符合新課綱精神的適性學習。(photo by google image)

隨著十二年國教課綱逐步完成,各界期望此時能將考招時程與新課綱有所配合,解決現今高中學習混亂的景況。為此,大考中心日前整理出六種搭配可能。在台灣仍強調考試領導教學的環境中,這結果勢必影響未來高中與大學的教育甚大。

各方案分析

由於此事牽扯複雜,筆者認為各界不應過分簡化而以為能畢其功於一役,反而應逐步調整因應才能減少民怨。首先我們須明白目前主要面對的問題是以下四項:(1)目前學測實考十科,對學生壓力過大;(2)甄選錄取的學生可能荒廢高三下的學習;(3)高三下班級管理不易;(4)新課綱在高三主要是加深加廣的適性學習(分化+專精)。

但是,目前大多數的提案(如甲乙丙己,將學測與分科同時或僅隔半年舉行,最後再一起申請或分發),其實並未真想顧及新課綱的適性學習理想,只想解決教室管理的問題。但必會使學校在提升考試分數的積弊下繼續排擠選修空間,使學生僅按分數高低選填志願,反而大開倒車。

為此,筆者曾建議丁案,即在高二暑假考完學測,讓整個高三作有層次性的加深加廣學習,再作分科測驗。這樣才能一舉解決(1)-(4)問題,不但最符合新課綱精神,也達到大學多元取才的目的。但此案需要的兩項配套,(A)高中端對於新課綱教學有充足預備與(B)大學端對甄選建立專業化的審查機制,在短期內仍可能無法非常成熟。

如果可以把考招分兩階段,先調整考試內容再調整考招的時程,就可以讓適性學習的精神逐步地被落實開展。第一階段時,學測還是高三寒假施行但只作國英數三科的綜合性素養評鑑。個人申請還是在高三下辦理,但須參考五個學期的學習歷程,並僅提供條件式入學許可:也就是準錄取生需於高三期末的分科考試中的某些科目上達到一定標準(如頂均標)始可入學,否則改由分發。但各科系所採計的成績不得多於兩科以免反客為主。

分散考試壓力

此作法因減少學測科目而分散考試壓力(解決(1)),但是五個學期的高中成績也足以使大學端得知學生在專業科目中的潛力。高三學生也可避免因無條件錄取而放鬆相關的學習(解決(2)、(3))。但因最後的考科減少,高三學生可用比現在更多的時間預備大學申請,將生涯規劃當成為適性學習的實踐而不再是干擾(部分實踐(4))。

待數年後,(A)與(B)的配套都更充足完備,就可視情形把學測提前並將甄選時間延後,使高三學生能有更完整的時間作更符合新課綱精神的適性學習。相信藉由這兩階段的彈性調整,未來高中端的適性教育與大學端的多元取才能結合得更為密切,減少因準備不周所帶來的問題,幫助高中生順利接軌合適的大學科系,找到真能發揮自己潛力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