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臺灣經濟社會發展有著深遠衝擊影響的華航空服員罷工成功落幕,顯然比轟動國際的英國脫歐來得更大、也更為沉重。
在這起華航空服員罷工事件中,最令人不安聳動的是,蔡政府林內閣對私經濟部門企業獨立自主經營的衊視及極端粗暴干預,肇致一場政經結構大破毀行動,轉變了臺灣自由市場經濟體制,引起舉國錯愕。
以「政治事件」處理罷工
在任何一個自由開放體制國家中,華航空服員罷工事件,毫無疑問頂多只屬正常的「經濟社會事件」。但蔡政府林內閣竟將它視同太陽花新世代攻占官署一樣的「政治事件」來處置,在行政院動用公權力大手一揮,毫無保留地棄守退讓給「暴力攻佔者」(太陽花)及「溫柔罷工者」(華航空服員);前者所挑戰的是國家層次的司法紀律與社會安全秩序,而後者挑戰的,只不過是一般社會私經濟部門營運規範爭議的民間調和事項。
林內閣竟以鵝毛輕拂般棄置了這個足以敗國的毀政大洞,卻巨斧鋼刃地斲喪了臺灣已然荒蕪的投資營商環境條件。
林全介入董事會
由於行政院「無限上綱員工權益」地強力介入干預,使抗爭僅21小時的華航空服員在「資方被迫屈服」之下,超完美罷工成功,逕在休假、工時、工資、津貼補助及比照工廠體力勞工「不須負責任制」,都取得超級優渥條件的新待遇。
林全內閣處置華航空服員罷工事件,締造了幾個不可思議的「超級大獨裁政府」惡例,令人難以恭維。
第一是,儘管華航是個半公半民上市公司組織,所營只是純粹民間私經濟的旅遊運輸服務業,但其自主經營權責仍須由董事會機制承擔,董事長、總經理之任免聘除諸事,固須完成決議程序,豈可任由第三者的行政院長在董事會召開前逕予行政免除?
如此根本上否定了華航事業及其董事會的自主獨立性,倘若行政院長可以如此對華航作為,則是否未來對所有含帶公股在身的民營企業,皆可如此?是則,難不成行政院長已成為全國董事長的超級董事長,統轄全台公司企業?
第二是,完全摧毀了現代公司企業,特別是服務產業的經營價值與責任。要在廿一世紀知識經濟時代成就為卓越的全球化服務業,幾乎必須極大化市場需求者(顧客)利益、最大化投資人(股東)利潤,故只能合理化員工權益(投入要素成本);即使是在極端社會主義國家,也不可能像林內閣處置華航罷工事件一樣,罔顧市場顧客權益及公司股東的成本承擔能力與意願,跨越了「以公共利益為限」的大紅線,單向動用行政權斷然至上了「極大化員工權益」,全面讓退給「溫柔罷工者」,根本上扼殺了臺灣現代服務業的基礎吸引力與競爭力。
在這樣子的前例條件下,未來外人外資乃至本國企業家精神,誰還敢或還能投資臺灣服務業經濟部門?
何煖軒首開惡例
甫接任董事長何煖軒在沒有考慮顧客權益及華航投資人股東同意之下,貿然全面退讓罷工七大訴求,給予原本待遇條件超標的華航空服員「錦上添花」,既倍增臺灣整體勞動市場社會成本,也破壞了私經濟部門自主人事管理體制,這樣子的惡例標竿,其能產生的惡劣後續效應,勢必直追1988年林園事件效應。
最近幾年美歐日商會白皮書所一再提及的,環評制度與勞動法規是阻滯,甚至於敗退外人外資前來臺灣投資營運的首要變數,陳履安「擺平」林園事件的後效,使環保抗爭成為摧毀臺灣投資營商環境條件的第一殺手,已經在最近三十年嚇壞了所有外人外資投入,也嚇跑了本國企業家造成廠商企業出走,則何煖軒這個擺平華航空服員罷工的「不是玩假的交心功勳」惡例,更將具體驗證美歐日商會白皮書所指控,加倍惡劣臺灣投資動能。
是則,蔡政府林內閣口口聲聲要拚經濟、救經濟的承諾,豈有落實成真之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