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林亭妤台北報導】「目前健保給付C型肝炎治療的痊癒機會約8成,但在治療過程中可能面臨強烈副作用與抗藥性。」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醫院內科教授戴嘉言13日指出,病患一但治療過程中停止用藥,就只能靠祈禱繼續活下去。台灣肝臟研究學會會長簡榮南表示,台灣55萬名C肝病患中,只有9萬人就診,就診率極低。
臺大醫院肝炎中心教授陳培哲指出,台灣每年約新增1萬人感染C肝病毒,雖然目前健保有給付「標準治療:一針+一藥」,但每年因C肝肝病死亡及C肝非肝病死亡的人數仍高達8千500人。目前的治療對某些具特殊體質的病患來說副作用較大,甚至會產生抗藥性而無法治療,只能聽天由命。
戴嘉言解釋,所謂「一針」是指長效干擾素,每個禮拜須施打一劑;「一藥」是指每天口服名為「雷巴威林」的藥物。在這過程中,服藥引起的副作用有貧血,打針引起的副作用包括頭痛、骨頭痛、發燒、焦慮、掉髮等「類感冒症狀」,還會讓白血球、血小板數下降。
「如果病患本身的血小板數已經很低,打了針之後可能面臨出血不止的狀況。」戴嘉言提醒,像這樣的病患基本上就必須停止服藥,開始過著每天祈禱活下去的日子。但是戴嘉言也說,「這種停藥的病例數在國外較高,可高達3成,但台灣並不到10%。」
目前C肝新藥依製造廠商不同,價格也有些微差距,一顆藥丸可高達3萬,整個治療時程通常為3個月,估計需花費150萬新台幣。戴嘉言認為,醫界不管最後政府是否介入、如何跟廠商斡旋價碼,他們只會站在民眾預防傳染病的角度建言,「傳染性C肝病毒該好好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