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與現代 跨界演繹「紅樓夢」

謝宜帆 2016/06/06 16:25 點閱 15639 次
台灣國樂團藝術總監、台北愛樂合唱團藝術總監、國光劇團團員等人,在6日於記者會上分享演出心得。(photo by 謝宜帆/台灣醒報)
台灣國樂團藝術總監、台北愛樂合唱團藝術總監、國光劇團團員等人,在6日於記者會上分享演出心得。(photo by 謝宜帆/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謝宜帆台北報導】「一朝入夢,終生不醒。」這是大陸作曲家王立平對《紅樓夢》的情感描述。臺灣國樂團音樂總監閻惠昌6日在《紅樓夢》記者會表示,因深受王立平創作的音樂插曲所打動,這次廣邀中國戲劇導演蔡東鏵、大提琴家李垂誼、台北愛樂合唱團以及國光劇團等藝術菁英,透過跨界合作,以大提琴協奏曲和京崑戲曲版兩種方式,重新演繹《紅樓夢》的愛恨交織、綿延悱惻的千古遺憾。

有別於傳統話劇、京劇等單一的型式演出,台灣國樂團團長劉麗貞表示,這場8日展開的《紅樓夢音樂會》融和了戲劇、舞蹈、美術、詩歌、文學等元素,兼具創新與傳統,以「讀」、「說」、「唱」的方式呈現,更邀集到台北愛樂合唱團、國光劇團優秀的京劇演員跨刀演出。

上半場《紅樓夢組曲》大提琴與國樂團協奏曲,是由垂誼樂社委託編曲,採用傳統套曲的形式,前三首組曲加入評談說書風格的小序奏,將紅樓夢的文學氣質與說唱藝術結合。大提琴家李垂誼表示,這次的跨界演奏很有意思,「把我從西方音樂帶回中國傳統國樂的世界。」

而下半場《紅樓夢音樂傳奇》以國樂結合聲樂演唱,另有崑曲跨界表演,引入《紅樓夢》中的詩詞曲目,編曲導演蔡東鏵表示,「傳奇」是元末明初一種綜合的表演形式,包含空間、音樂、戲劇,只是後來對於戲劇的分類過於嚴謹,這次的音樂會就是要回歸最初的型態。

台北愛樂合唱團藝術總監杜黑則表示,合唱團這次花了很多時間在琢磨唱腔咬字與空間共鳴的部分,「西洋美聲唱法只有輕重之分,可是漢語有平上去入、抑揚頓挫等變化,如何獨唱、收尾、押運都是學問。」

「有點像平常吃慣了義大利麵,突然變成魯肉飯」,台灣國樂團崑笛演奏員張君豪笑著轉述團員間的玩笑話。他說,這次的演出,拓展他對音樂的審美觀,同時為配合說書人的步調,在吹奏的技藝上也有所精進提升。

國光劇團旦角演員劉海苑也現場分享演出內容,「演員沒有固定的角色,衣著裝扮也沒有變換,而是藉由說書人的引介展開曲子,演出《紅樓夢》裡的特定人物。」她說,像是在扮演王熙鳳的時候,音調就會比較尖細、高亢。

《紅樓夢音樂會》將於6月8日晚間7點30分在國家音樂廳演出,購票請洽兩廳院售票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