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殺美國頁岩油 OPEC油價新戰略 (林建山)

林建山 / 環球經濟社社長兼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 2016/05/15 16:51 點閱 2379 次
美國正提升開採技術與降低成本以提升頁岩油產量。(photo by google image)
美國正提升開採技術與降低成本以提升頁岩油產量。(photo by google image)

2016開年以來,國際原油價格一再下滑,低至2003年以來的最低水準,直到美國頁岩油產量因完全不敷開採成本而告劇減降低之後,才使得全球原油供應過剩局面稍獲緩解。

儘管沙烏地阿拉伯堅持要求伊朗加入會談,但2016年4月17日的凍產會議,OPEC成員國和與會的幾個關鍵性非OPEC產油國家,最終卻未能達成凍產協議,背後事實上是OPEC長程永續願景,亟待努力落實達成。

【不減產欲排擠美國】
OPEC國家堅持不減產,主要目的在於維持OPEC及其成員國家在國際石油市場上的占比份額,用以確保當今及可預見未來,各會員國家的財政正常運作。

整個OPEC成員國家的原油總產出的全球生產市場占有率,在1973年是超過全球石油總生產量半數以上的52%,但是在今天非OPEC國家生產總量大幅超前凌駕的情況下,2015年其在全球場域的市場占有率只剩下33%,遂使其在國際市場地位及其國際交易價格決定權,都告衰微。

因此,對於OPEC所有成員國家,包括沙烏地阿拉伯、伊朗以至委內瑞拉而言,早在多年以前就已然有了相當積極的共識存在,也就是在最近幾次成員國家大會中所一再強調的,務必在2017年之後,讓OPEC國家的世界市場占有率至少恢復到37%以上,如此才能稍稍稱得上,鞏固了OPEC所有成員國家在國際石油市場上最起碼的實質影響力地位。

今天,OPEC之所以會採取「維持高產量和低油價並存政策」,第一優先首要的積極戰略目的是,可以將北美頁岩油等開採成本較高的「石油生產供應」,予以結構性地擠出市場,而後再藉由「市場占有率優勢」改變供需關係,而引導國際油價的及早觸底反彈。

【解除禁令內需考量】
2015年底美國解除了持續長達40年的原油出口禁令,主要是基於美國本身國內原油產量大幅成長,以及國際石油供給過剩的考量結果。事實上,美國可出口原油的數量並不多,其可出口市場範圍,也只局限在若干周邊國家和地區,而非是全面性及全方位的。

美國原油出口禁令的解除,不可能造成國際能源市場格局的根本改變,但是這項政策性的行動措施,卻可能對於能源地緣政治發展,造成相當巨大的關鍵影響。

美國加入全球原油出口市場,的確打亂了國際石油市場老玩家傳統安排的僵硬老劇本。但事實上,美國之所以宣佈開放石油出口,最大的考量還是出於本身國內需求,並沒有因此推動全世界供需情勢大變革的偉大企圖心:理由是,美國早已是全世界最大產油國家之一,在1970年代為因應當時石油危機挑戰所制定的原油出口禁令,乃至於所謂石油戰略儲備計畫,在21世紀全球化知識經濟時代,的確不再合乎時宜。
【低價棒打北美頁岩油】
OPEC在今天全世界原油產銷市場上,之所以未能打贏這場世紀級的石油大戰,主要乃是因為美國頁岩油生產廠商所採取的對策,就是強調油產「高品質化」:將主要頁岩油的開採工作,集中在油產能量最高的地區,同時強化鑽取效率的提升,並就此一發展策略做為維繫未來國際油市秩序的重要決定因素之一。

儘管如此,北美頁岩油生產廠商已透過不斷改進生產技術、降低生產成本的方式,維繫部分產油項目的持續生產經營。根據專業機構的調查分析,美國現行頁岩油的生產成本,在每桶30到60美元不等,而OPEC的最大產油國沙烏地阿拉伯,每桶產油成本只不過10美元左右。

國際油價重挫已使產油國普遍承受重大的財政壓力。為彌補赤字,國際油價愈低,沙國、俄羅斯、科威特、伊拉克、伊朗等低成本的主要產油國就愈需增加產量,才能把高成本的生產者,主要是北美的頁岩油與油砂,統統擠出市場。

因此,國際機構的合理預測認為,在未來相當長期時間,國際油價都還是較大可能會處於相對低檔的位置,即使輒有波動,其幅度區間也將相對縮小;可預見期間內,每桶50美元勢將會是國際油價波動的第一層天花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