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楊尚為綜合報導】魚類並不如大眾所想,只以生物性直覺的反應,而是一類會思考、有感覺的生物。因魚類棲地廣闊又較難抵達,近年來生物學家才開始探索魚類的個體生活,進而發現他們是具有自我知覺的生物。巨大的魟魚可以從鏡子中認得自己;魚類跟狗狗一樣喜歡受到按摩、撫摸;有些魚類會與其他生物合作狩獵,甚至會使用工具讓生活過得更輕鬆。
﹝魟魚在鏡中認得自己﹞
美國南佛羅里達大學海洋生物學家艾里發現,被飼養在水族箱裡的鬼蝠魟,會在鏡子前迴圈確認自己的樣貌,但不會與鏡中的自己進行交流,表示魟魚知道鏡中的是自己。認得鏡中的自己是一項重要的自我知覺,牠們可以感受自己的存在與他者的差異。在這項研究之前,只知道黑猩猩、海豚及喜鵲等高智商動物擁有這種知覺。(魟魚看鏡子影片)
生物行為學家巴爾科姆於《紐約時報》報導上表示,魟魚不是特殊例子,還有不同的魚類會思考跟感知。例如一種位於墨西哥灣潮間帶的彈塗魚,會記得棲息的礁岩地形,在退潮逃避掠食者時,以精準的技術跳到隔壁仍有積水的潮池,而且對於地形的記憶能保留超過40天,打破魚類只有3秒記憶的迷思。
許多動物會進行成功率較高的群體狩獵,魚類也不例外。巴爾柯姆發現,不只一種魚類會群體狩獵,集體將獵物趕到淺水的岸邊獵食。在珊瑚礁地帶,兩種不同魚類也會進行合作。石斑魚會將小魚趕到鰻魚所在的縫隙,兩者再前後夾攻獵物,最後兩「魚」一起分享食物。更令人驚訝的是,石斑魚與鰻魚會認得彼此並持續合作,藉由頭部的晃動及身體的擺動來進行溝通。
﹝豬齒魚會使用工具﹞
另外,工具的使用常被認為是人類的專利,黑猩猩、烏鴉及魚類也被證實會在生活中使用工具。生活在熱帶的豬齒魚,會進行一連串具有邏輯的行為覓食。首先,會以口部吐水吹開沙子找到蚌類;叼著蚌類到岩石旁;再以甩動頭部的動作將蚌類丟向岩石,砸破硬殼後進食。
科學家以實驗證明,受到驚嚇的魚類受到撫摸後,血壓及腎上腺素會迅速獲得平緩。石斑魚會游向淺水員,以暗示想接受撫摸;鰻魚也會依偎在熟悉的潛水員旁;連被認為兇殘的鯊魚,也十分享受潛水員臉部及腹部的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