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制標示奏效 非基改黃豆進口成長2倍

黃譯萱 2016/01/06 14:33 點閱 8799 次
民進黨立委田秋堇6日召開記者會表示,自新版《食安法》上路後,去年的非基改黃豆進口量達到將近6萬公噸,比過去未標示分類時成長了2倍之多。(photo by T.Hagihara on Flickr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民進黨立委田秋堇6日召開記者會表示,自新版《食安法》上路後,去年的非基改黃豆進口量達到將近6萬公噸,比過去未標示分類時成長了2倍之多。(photo by T.Hagihara on Flickr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台灣醒報記者黃譯萱台北報導】消費者選擇行為發揮效用!民進黨立委田秋堇6日召開記者會表示,自2013年《食安法》規定進口基改原料必須依海關專屬貨品分類號列後,去年的非基改黃豆進口量達到將近6萬公噸,比過去未標示分類時成長了2倍之多。田秋堇指出,散裝的基改食品自去年12月31起也要強制標示,未來能讓消費者依照標示做出選擇。

自2013年基改原料必須依海關專屬貨品分類號列後,因廠商預期消費者心理,在進口原料時也增加挑選非基改黃豆的意願,田秋堇表示,自去年一整年的非基改進口黃豆達到5萬8千公噸左右,比過去的2萬公噸成長了近2倍。台大農藝系教授郭華仁也表示,消費者需求能帶動廠商進口行為改變,是《食安法》修法的正面效果。

為持續加強管理及標示,新法也將基改食品的摻雜率自5%調整為3%,只要食品中基改原料含量超過3%,不論初級加工食品、高層次加工食品、食品添加物或散裝食品都必須強制標示為基改食品。若查出含量高於3%卻未標示、或標示為非基改,都屬於標示不符,可以依法開罰3萬到300萬元不等。

田秋堇表示,原擬把摻雜率修到歐盟標準的0.9%,但因業者反映在倉儲過程很容易混雜,恐怕一時難以因應而決定暫緩,但未來仍會朝達到歐盟目標邁進。

但若比照國外對基改食品的管制,日本的標準是5%、韓國是3%、紐奧則是1%,標示都不如台灣嚴格。

食藥署表示,未來即便是早餐店販賣的豆漿、日本料理的店的味噌湯,只要有使用基改原料都必須明確標示,讓消費者能依照標示做出選擇。但郭華仁說,這部分規範即將上路,但他前幾日詢問了許多業者,對方都表示還不知情,呼籲食藥署要加強宣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