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和平之路 為何愈走愈遠?(陳清泉)

陳清泉 / 文字工作者 2015/12/16 18:02 點閱 2751 次
阿富汗和平之路 為何愈走愈遠?(photo by skeeze on pixabay)
阿富汗和平之路 為何愈走愈遠?(photo by skeeze on pixabay)

在北約撤軍阿富汗後留下的權力真空,各方勢力展開新的地緣政治博奕,唯一能做的就是積極參與針對阿富汗問題的區域會議,利用外長會議場合,促成喀布爾政府與塔利班進入和解進程。

但從目前已舉辦過5次「伊斯坦堡進程」外長會議的結果來看,與會各國並無法提出解消歧見的具體承諾和做法,阿富汗和平之路愈走愈遠。

這場「伊斯坦堡進程」的外長會議,與會的包括中國、俄羅斯、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亞塞拜然、伊朗、哈薩克、吉爾吉斯、巴基斯坦、沙烏地、塔吉克、土耳其、土庫曼、阿聯酋等14國,加上美國、日本、歐盟等國家與組織,嚐試通過區域力量達成阿富汗的和平。

【塔利班復出預留伏筆】
在北約部隊撤出阿富汗,美國仍駐留9.800名軍人,雖延遲撤軍,但已為塔利班的復出預留伏筆,增添喀布爾政府更多挑戰。塔利班攻擊使館區和坎達哈機場的目的,就是藉此證明不論是在天子腳下或是南部地區,塔利班持續壯大的勢力,絕對有能力發動大規模的攻擊。

目前最擔心阿富汗局勢混亂的非中國莫屬。阿富汗緊鄰中國西部地區,對該區的安全及穩定本來就有緊密的連結。加上阿富汗站在歐亞大陸橋的樞紐位置,其安全情勢直接影響中國陸上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發展。

【中國擔心阿國局勢】
倘若IS在阿富汗開闢第二戰場,中國內部的「疆獨」勢力,將會受到鼓舞,不僅不利於絲綢之路的布局,而在塔利班接受訓練的「東突厥斯坦獨立運動」成員,更可能借道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潛入新疆,這絕對是北京當局最不樂見的結果。這是中國積極參與「伊斯坦堡進程」外長會議的主要原因。

印、巴之間在喀什米爾問題的戰略矛盾,前者處心積慮拉攏喀布爾,對巴基斯場形成南北夾擊;後者則挾中國之力,突破印度的戰略布局。中國也記取阿富汗「帝國墳場」的歷史,既要發揮對「伊斯坦堡進程」的影響力,又不能過度介入阿富汗的權力戰場,重蹈諸帝國覆轍。

一言以蔽之,阿富汗既無法自主和平,在美國漸次淡出後,包括中、印、巴等外部勢力同床異夢,「伊斯坦堡進程」無力推進,「伊斯蘭國」又正在複製敘利亞內戰經驗插旗阿富汗,只能說,要在「大競賽原鄉」建立和平是一條漫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