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都巴黎在13日黑色星期五發生近一百三十死的恐怖攻擊慘案,讓海明威所謂「眾人的流動盛宴」成為惡夢,發生之後,恐怖組織伊斯蘭國迅速承認犯案,眾人皆在問:「為何是巴黎?IS為何挑這裡?」以我看來較低的成本、容易取得的武器、較大的不滿穆斯林社群將是必備的條件。
以下我試著用不同的分析方式給了整合了這些因素,嘗試給一個比較有說服力的答案。最後,我們會發現其實並非單挑巴黎,而巴黎是恐怖份子一連串理性挑選目標之一。
【伊斯蘭恐攻案例】
首先,我將列出以下三件今年的重大恐怖攻擊事件,看大家聽過幾個?第一件是今年6月在非洲突尼西亞度假勝地蘇塞發生的海濱度假村槍擊案,造成38名游客死亡,其中有30个是英國人。第二件是十月土耳其安卡拉市發生的自殺式攻擊,造成102人死,第三件巴黎慘案前一天的黎巴嫩貝魯特發生的炸彈攻擊,造成44人死亡。
這三件案子最大的特色就如同巴黎大屠殺一樣,均證實都是伊斯蘭國幹的,也就是說,伊斯蘭國今年幹的重大恐怖攻擊,並沒有刻意挑選西方城市,作為報復目標。
研究恐怖主義的經濟學家洛蕾塔.拿波里奧尼,在她的TED知名演說中曾說過,在與恐怖組織首腦用餐的經驗告訴她,這些狂熱的領袖,並非像我們想像中的瘋狂,反而像是一個生意人一樣冷靜與理性,經驗與研究都讓她得到這樣的答案。
上述3個事件我們可以發現什麼共通點呢?是的,都是回教世界的重要城市,同時都是國際化程度較高。由這一連串的選擇,我們合理推測,伊斯蘭國領袖是在選擇的是符合他們目標,同時執行恐怖行動的成本較低的城市。
【恐攻成本考量】
拿波里奧尼也告訴我們,恐怖行動的成本是相當高的,想要維持恐怖主義組織持續行動,必須有足夠的經濟來源。
4起事件(包括巴黎)都是發生在回教國家或大量穆斯林所在地,有足夠的穆斯林人口與環境,聖戰士招募將較易,也不容易被發現。非法槍械彈藥管制不易,也讓巴黎被攻擊機率大增。
伊斯蘭國就曾經稱巴黎是「令人作噁與墮落之都」,攻擊地點大多是娛樂場所,前一天爆炸慘案的黎巴嫩貝魯特更被稱為「小巴黎」,再再可以看出懲罰意味,著眼報復可能有所偏差。
【下一個恐攻地點?】
我們必須承認,巴黎大屠殺的公關效果絕對勝過今年伊斯蘭國在回教世界數次成功行動的總和,伊斯蘭國數年內竄出取代基地與塔利班老大地位,就得力於高超的行銷跟公關效果,西方世界越是撲天蓋地的詆毀與報導,對於另一個世界的子民而言越是產生好感與尊崇。但此類西方大都會的襲擊,最大的壞處是可能讓西方強權,捐棄成見合作打擊伊斯蘭國,造成自身生存的危機。
合併分析,儘管之前美國媒體傳出伊斯蘭國接下來會血洗意大利羅馬、華盛頓、紐約、倫敦。但這並不符合伊斯蘭國的最大利益,一次巴黎大屠殺的公關效果可以讓他們享用很久了,就伊斯蘭國角度,他們最可能的是,持續在低成本、高成功率的回教世界推動恐怖行動,這樣可以持續吸引穆斯林的關注又無虞西方世界的團結加大打擊力度。
如果要挑選下一個西方城市,較低的成本、容易取得的武器、較大的不滿穆斯林社群將是必備的條件,如此來看,比利時與法國等國的城市,將會更容易發生再次慘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