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給糖就搗蛋 萬聖節商業化失意涵

黃譯萱 2015/11/01 12:53 點閱 5391 次
英媒《衛報》的社論指出,這個節日已經失去它宗教和傳統上的意涵,淪為純粹的商業活動。(photo by Theresa Thompson on Flickr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英媒《衛報》的社論指出,這個節日已經失去它宗教和傳統上的意涵,淪為純粹的商業活動。(photo by Theresa Thompson on Flickr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台灣醒報記者黃譯萱綜合報導】萬聖節已失去意義!10月31日是西方傳統節日萬聖夜,孩子們總會化好妝、戴上鬼怪的面具,挨家挨戶地要糖果。但英媒《衛報》的社論指出,這個節日已經失去它宗教和傳統上的意涵,淪為純粹的商業活動。美國已有基督團體發起活動,鼓勵信眾在孩子要糖果時,改以贈送聖經等基督宗教禮物。

萬聖夜來自於天主教對其他文化的吸收和詮釋,最早源於不列顛凱爾特人的傳統節日,他們相信這一天各種惡鬼會出沒在世間遊走。為了嚇走邪惡的亡靈,凱爾特人會戴上鬼怪的面具。自17世紀起,慶祝萬聖夜的傳統在南部英格蘭逐漸消失,直到最近十年,因美國文化影響,南部英格蘭人才重新開始慶祝萬聖夜。

《衛報》社論指出,萬聖節雖然源於英國,但現在的孩子穿著塑膠戲服、挨家挨戶地大喊「不給糖就搗蛋」的活動,已經完全美國化,不具任何宗教和傳統文化的意涵,「萬聖節之所以這麼受歡迎的原因,就在於它不要求任何宗教上的信仰,任何人都可以自由決定要慶祝或不慶祝。」

評論強調,過去的宗教性節日,總必須在信仰的框架下進行,但萬聖節現在已經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成為一個商業性的節慶,「比萬聖節的鬼怪還要可怕的,就是孩子們唯一害怕的不再是亡靈,而只是一個不夠好玩的夜晚罷了。」

不過,雖然現在大多數國家在20世紀受美國文化影響,才開始慶祝萬聖節,在愛爾蘭卻仍保留相當傳統的慶祝活動,學生們還能有「萬聖節假期」,可以大肆慶祝。此外,由於萬聖節常飽受宗教團體批評失去意義,美國已有基督團體發起活動,鼓勵信眾在孩子要糖果時,改以贈送聖經等基督宗教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