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結束後的分治計畫和喀什米爾主權爭議,預埋印度與巴基斯坦的衝突,更是南亞地緣政治棋局中最具關鍵、也最難解決的問題。印巴兩國的安全困境,將決定南亞地緣政治板塊運動的震幅,一旦衝擊地區權力平衡,將會在印度洋掀起波瀾。
伊斯蘭馬巴德當局證實,中國軍售巴基斯坦八艘元級S-20傳統動力潛艦,並轉讓核心技術,與此同時,巴國將在臨近印度洋的喀拉蚩,興建潛艦訓練中心。此項軍售計畫有助於巴國縮小和印度之間的水下戰力差距,而喀拉蚩潛練中心提供中國海軍的後勤補給,屆時,中巴/美印間的海權競合,將直接衝擊印度洋軍事平衡。
【不信任感導致恐懼】
雙方本能的恐懼和對自身安全的憂慮,也因彼此視對方為國家安全的最大威脅,支配著對外戰略思維。修昔底德在《伯羅奔尼撒戰爭史》中寫道,正是由於「雅典力量的增長以及由此導致的斯巴達的恐懼使得戰爭無法避免」。
換言之,雅典和斯巴達的戰爭源自於國家間的恐懼感和不信任感,這也是傳統國際關係理論中,「安全困境」的核心問題之所在。孟買恐攻後,印度始終擔心巴基斯坦利用恐怖組織破壞印度的社會安定,並與中國軍事合作,對印度的國防造成威脅;巴基斯坦方面,和印度國防力量差距愈來愈大,唯有通過不對稱戰略對抗印度,才能改變地區力量結構性失衡。
當國家尋求增加權力與安全時,大多數採取的手段都會損害他國安全情勢,並影響到其他國家對權力與安全的追求。過去印巴雙方為強化自身安全,不斷提升軍備的作為,都被對方解讀是挑釁的行動,為求自保,隨即跟進增加武力反制,演變成軍備競賽,就預埋衝突的火種。
【望併吞巴基斯坦】
印度的戰略目標,不僅要壓制,乃至併吞巴基斯坦,成為南亞地區的單一霸權,更要追求成為印度洋主要強權。巴基斯坦的戰略目標則是強化嚇阻力量,擺脫印度的威脅,避免喀什米爾爭議成為裂解巴國的趨動力。
深陷「安全困境」的印巴兩國,為實現彼此的戰略目標,在提升海軍軍力過程導入軍備競賽,加上美印和中巴各自結盟,不僅造成雙邊衝突和緊張關係,所提供誘發戰爭的動力,更是區域和平與穩定的潛在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