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狸和水獺易誤判 動物園教辨認

邱文福 2015/09/28 15:17 點閱 16072 次
水瀨(左)流線型的身體在水陸都相當敏捷,水獺(右)的尾巴是圓柱形狀(photo by 張庭瑜&林惠珍)
水瀨(左)流線型的身體在水陸都相當敏捷,水獺(右)的尾巴是圓柱形狀(photo by 張庭瑜&林惠珍)

【台灣醒報記者游清淵報導】河狸和水獺雖然都是哺乳動物,也同樣是游泳健將,事實上牠們卻一點親戚關係都沒有。水獺是食肉目的捕魚高手,剛出生的小水獺眼睛還沒張開,沒有牙齒,也沒有行動能力,約2個月大開始跟媽媽學游泳。

河狸屬於囓齒目動物,河狸寶寶屬於早熟型,生下來眼睛就是張開的,也能立刻下水游泳,河狸是素食主義者,不斷增生的門齒是啃食樹枝的最佳工具,經常堵住溪流成為自家的護城河,因此有築壩高手之稱。

透過林務局長期支持的野生動物救傷計畫,3隻從金門緊急送到臺北市立動物園救傷的歐亞水獺「大金」、「小金」和「金莎」,因萌樣破表而知名度瞬間飆高,更引起社會大眾對金門歐亞水獺保育議題的高度關注。

同樣超萌的小河狸「娜豆」在7月22日誕生後,卻經常被民眾興奮地誤認為水獺,其實他們之間並不難分辨,今天因杜鵑颱風動物園休園一天,颱風天就是要認識大自然的奧妙,動物園特別分享7個辨識秘笈:

水獺具有流線型的身體、既粗且長的尾巴、腳趾間有蹼,不論在陸地上或水中的行動都很靈活,游泳的速度每小時約9.6-11公里,水獺不完全是夜行性,白天也會活動與覓食,食物包括魚、蝦、蟹、蛙等,除了育幼期外通常單獨活動,會在土堤等處挖掘淺穴當作繁殖期的育幼場所。

河狸則是夜行性動物,頭大、腿短、腳趾間有蹼、尾巴扁平,在水中可以輕易游出每小時7公里的速度,在陸地上行動緩慢,雙腳站立啃樹或拖拉木頭時,尾巴就是支撐和平衡的工具。

今後遇見河狸或水獺時,如果在陸地上和水中行動速度都跟演武俠片一樣的就是水獺,有著大頭和平板狀尾巴的是河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