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期盼的國家領袖?(李武忠)

李武忠 / 大學兼任教授 2015/09/16 11:18 點閱 1629 次
國內農產市場消費量相對有限,加以國外農產品進口爭食,稍一不慎即造成產銷失衡,農產價格爆跌,台灣農產品確實需要國外市場來調節價量。(photo by Saiday on flicker–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國內農產市場消費量相對有限,加以國外農產品進口爭食,稍一不慎即造成產銷失衡,農產價格爆跌,台灣農產品確實需要國外市場來調節價量。(photo by Saiday on flicker–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官員帶頭違法坐擁豪華農舍,重挫政府威信,也讓農業改革舉步維艱。能否透2016總統大選,選出具前瞻性更有執行力的國家領導團隊,給各行各業帶來希望是選民共同的責任。

特別是兩岸關係牽動未來台灣農產品輸中的穩定性備受關注。的確台灣農產品外銷是整個產銷供應鏈中最弱的一環。

由於國內農產市場消費量相對有限,加以國外農產品進口爭食,稍一不慎即造成產銷失衡,農產價格爆跌,台灣農產品確實需要國外市場來調節價量,穩定農民生計。

【選舉造成農民躁動】
近年來,由於中國市場消費能力增強並對台灣農產品輸中施以多項優惠措施,如加強採購數量、簡化通關檢驗程序、調降進口關稅等,使得中國成為台灣最主要農產品出口國,像石斑魚、鳳梨釋迦、甲魚蛋等九成以上係外銷到中國,只要兩岸間一有風吹草動,立即牽動業者敏感神經。

面對明年國內政局可能「變天」,為兩岸關係投下新的不確定性,國內多數農民確有很深的憂慮,農村籠罩一股躁動氛圍,這恐怕不是靠候選人三言兩語可以輕易安撫。

因此候選人的智囊團隊除了忙著撰寫農業政策白皮書外,應即早提出應對措施,穩定民心。而農民想要繼續維持過去那種「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於我何有哉!」瀟灑自在的農耕生活,已經不復存在。

政府推動政策如開放農地農用限制、允許國外農產品大量進口、以公共利益為名強行徵收農地等,都可能讓農民失去賴以謀生工具,淪為城市邊緣人。

因此農民也該關心國家領導人如何才能以身作則,真正照護他們給他們帶來希望與願景而不是夢魘與痛苦。首先未來的執政團隊要有能力在穩定兩岸關係的同時,也能積極開拓其他國際市場,避免過度依賴單一市場,給農民帶來更大的獲利。

【台灣人才技術外流】
其次針對國內現有農產品產銷供應鏈中間長期存在諸多不公平、不合理現象,未來的執政團隊能夠主動運用新的網路科技建立多元的產銷平台,讓農民與消費者能直接對話並要求產銷資訊公開透明,使得農民得到合理的報酬,提高年輕人務農的意願,弭平農業人力的斷層。

再者台灣辛苦育成的品種、技術、人才等大量外流,已經嚴重影響到台灣農業核心競爭力,對此新的執政團隊有責任也要有能力全力來補破網,透過立法以及實際行動保住台灣農業賴以生存的命脈。

還有面對貿易自由化趨勢,新的執政團隊不能以犧牲農業做為加入區域經貿組織的敲門磚,對於可能遭受到影響的產業除了給予受損害救助外,應該要有完整的配套措施並對外界做充分溝通,避免再黑箱作業。

最後水可載舟亦可覆舟,具濃厚勝選希望的民進黨,需要集思廣益端出更多更具體的應變措施,才能真正安農民的心,順利邁向執政的最後一哩路。若以為勝券在握,可以隨便唬弄選民,甚至沉溺於封官加爵的喜樂之中,小心豬羊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