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於敘利亞內戰的難民危機正席捲歐洲。要理解歐洲難民危機,就必須理解敘利亞內戰,以及美俄在敘利亞化武問題上的交鋒。
敘利亞內戰打到今天,逾200萬難民奔逃黎巴嫩、約旦、土耳其和伊拉克鄰國,一場內戰,一場化武屠殺,一個國家崩壞狀態的敘利亞,都是全球的負債,無論是道德上的或政治經濟軍事等實質利益的負債。
【歐美制敘 投鼠忌器】
由於敘利亞擁有超過千噸化武存量,因而儘管在境內造成的悲劇絕不亞於盧安達和利比亞,但歐美諸國除了在人道災難上表達悲憫之情外,對制裁行動卻各有立場,甚至因考量國家利益極大化與國際政治權力影響力而南轅北轍。
地理的現實使得敘利亞在地緣政治上面臨國家安全戰略的挑戰。處於阿拉伯世界、西方世界與前蘇聯在中東權力佈局的緩衝地帶,自冷戰時期開始,敘利亞就成為諸強權交鋒的場域。
敘利亞曾經是基督教的發源地和傳播中心,因受伊斯蘭教在中東地區擴張的影響而改宗。從奧圖曼帝國到法國殖民時期,及隨後於1946年獨立,宗教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內部教派的多樣性,為敘利亞和歐美國家之間的關係,憑添複雜的宗教因素。
【俄敘結盟】
敘利亞地處五海(地中海、紅海、黑海、裏海和波斯灣)的中心,中東地緣政治拼圖因敘利亞的動蕩面臨重組,伊朗和土耳其分道揚鑣、遜尼派和什葉派的緊張關係加劇、恐怖組織「伊斯蘭國」肆虐的風險波及黎巴嫩、約旦和伊拉克。
冷戰結束,美俄間的冷戰思維仍未終結。俄羅斯一方面基於黑海艦隊進出地中海的海巷安全,另一方面更為了在中東地區和美國抗衡,因此選擇在地理上遏制地中海的敘利亞結盟,以維繫前蘇聯霸權遺緒。
【宣告正式介入剿IS】
俄羅斯利用敘利亞內戰牽制美國介入的意圖極為明顯。華府堅持踩到歐巴馬「紅線」的阿塞德必須交出政權,但是俄羅斯公開唱反調,堅持除非聯合國授權,否則不同意美法制裁行。與此同時,俄羅斯仍維持對敘利亞每年軍售8-10億美元,普丁更同意交付S-300導彈系統。
「伊斯蘭國」興亂後,各國清剿行動的主張不一,美國更受撤兵伊拉克的制約,僅提供空中武力和派遺軍事顧問,協助伊拉克對抗伊斯蘭國;克里姆林宮從初期的派駐軍事顧問到增援Pantsir-S1防空飛彈,宣告俄羅斯正式介入敘利亞戰局。
敘利亞的地緣重要性,決定了敘利亞的內部爭鬥不僅僅局限在國內,甚至牽扯到整個中東格局。阿塞德政權的存續關係著俄羅斯在中東的地緣政治利益,內戰中的敘利亞成為美俄強權在中東地緣政治棋盤博奕的棋子,伊斯蘭國之亂更預埋大馬士革的國際政治困局。
俄羅斯藉擊打伊斯蘭國,在敘利亞境內參與軍事行動,若無法一舉剿滅伊斯蘭國,一旦內戰情勢失控,伊斯蘭國餘孽以伊敘之境為中心,持續向黎巴嫩、約旦擴張,中東將會陷入全面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