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部連8震 氣象局:能量正常釋放

鄭宇晴 2015/09/02 19:43 點閱 4556 次
台灣東部1日晚間至2日上午連續發生8起有感地震。(photo by 中央氣象局)
台灣東部1日晚間至2日上午連續發生8起有感地震。(photo by 中央氣象局)

【台灣醒報記者鄭宇晴台北報導】自1日晚間至2日上午台灣東部連續發生8起有感地震。其中3起震央在宜蘭、4起在花蓮、1起在台東,都是規模3.2到5.5的有感地震。氣象局地震中心技正蕭文啟表示,這兩天的地震的確比較密集,「板塊持續互相推擠中,這些地震都屬正常能量釋放。」

中央氣象局表示,自從1日晚間9點24分一起芮氏規模5.5、震央在花蓮縣壽豐鄉的地震,在花蓮縣銅門造成最大震度5級後,東部又發生了7起有感地震,包括2日早上連續在上午10點18分、10點29分及11點3分發生在宜蘭縣龜山島附近的3起有感地震,規模分別是4.3、3.7及4.5,新店三貂角最大達3級震度,所幸未傳出災情。

網友也紛紛在第一時間回報情況,「是我在搖嗎?」、「果然下雨就會有地震」、「快逃啊」。而上次較大規模的地震7月28日同樣發生在宜蘭地區,芮氏規模4.7,震央位於宜蘭縣大同鄉,宜蘭南山最大震度也達5級。

「台灣東部地震帶是由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板塊碰撞造成,地震頻率本來就很高。」蕭文啟指出,東部地震帶南端和菲律賓地震帶相接,向北延伸經台東、花蓮到宜蘭,「東部地區因板塊擠壓推擠出許多稱為斷層的破碎帶,每年都會在地底下推擠幾萬次。」他指出,這兩天的地震的確比較密集,「但仍屬正常能量釋放。」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會持續觀察。

「除非是大地震後的餘震,我們目前仍無法預測未來有感地震的頻率及強度。」蕭文啟說,雖然世界各國都在研究地震預測技術,但目前為止仍在試驗及研發階段。常見的嘗試包括測地法、井水含氡量變化及分析天然氣含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