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兩韓,想想兩岸?(陳清泉)

陳清泉 / 文字工作者 2015/08/31 07:56 點閱 2653 次
海峽兩岸,從軍事對峙到政治對立,也已走過60餘年,兩岸關係也已發生結構性的變化。(photo by Wikipedia)
海峽兩岸,從軍事對峙到政治對立,也已走過60餘年,兩岸關係也已發生結構性的變化。(photo by Wikipedia)

南北韓能夠理性對話,解消朝鮮半島可能的軍事衝突,確屬不易。但這次的高層會談,只是短暫解決可能的對戰,若據此認為可以化解二戰後南北韓對峙,完全解消朝鮮半島緊張情勢,未免過於樂觀,當中最大的徵結就是北韓的核武問題。

自2003年雖啟動的六方會談,但北韓2009年宣布退出,迄今始終沒有復會的跡象,且平壤多次試射中、長程導彈,挑動敏感神經。

【兩韓與兩岸的差異】
但反觀海峽兩岸,從軍事對峙到政治對立,也已走過60餘年,兩岸關係也已發生結構性的變化。軍事和經濟實力的消長,中國不再是昔日吳下阿蒙,通過各項事務性協商和經貿協議的簽訂,過去這幾年,是兩岸關係歷史上合作最為深化、互動最為密切、最為和平穩定的時期。

但是到今天,為主權和領土的完整,只要牽涉到「分裂國土」的言論存在一天,北京當局就不會放棄以武力攻台,要推進兩岸關係到「深水區」,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兩韓與兩岸相同之處在於,在文化、血統上都是同文同種,在國家構成上卻分屬兩個國家,也同樣面臨統一的難題。在冷戰體制下,被劃入民主與共產兩陣營的兩岸與兩韓不論是在外觀或實質上,卻又有不同的地方,兩韓同屬聯合國會員國,兩岸間,只有中國是會員國;北韓有核武,南韓有美國協防,中國同樣有核武,美國是否協防台灣,端視是否符合美國利益而定。

【飛彈未撤 兩岸僵局】
兩岸和兩韓的情況各有異同,雖很難全般套用雙邊會談、對話、互動、交流模式,但也非完全悲觀看待,事緩則圓,天下事,分久必合,總會從中找出解決的方案。
兩岸和兩韓問題的緩解,有幾個關鍵,其一、跳脫冷戰思維;其二、關係正常化;其三、經濟互惠共榮。

解決上述關鍵問題的途徑,則必須通過制度化的協商機制,互釋善意累積信任,避免相互嚇阻而誤判情勢。北韓的核武對南韓,一如中國對台佈署的飛彈,都是對國家安全的最大威脅,在未裁核或撤彈之前,彼此都視對手國為假想敵,就無互信可言。

在最終分析上,國際間的分分合合,沒人說得準,就像東、西德繼前蘇聯解體後統一;美國與古巴逾半世紀的敵對後復交。兩岸關係能否套用兩韓模式,以對話代替對抗?不論兩岸模式或兩韓模式,只要牽涉到無法解決主權和領土的國家核心利益問題,就很難彼此適用或套用。

就此而言,要兩岸和兩韓握手言和,先決條件就必須在對等、尊嚴的前提下,各方都能暫時擱置立場,在互信的基礎上,提出彼此可以接受的條件,再設法解決歧見。

期許領導者發揮智慧,多為蒼生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