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游昇俯台北報導】新住民親子共學課程讓偏鄉的孩子拉近與媽媽的距離,也讓媽媽們的原鄉文化融入台灣文化。為了營造偏鄉家庭學習環境,苗栗縣福基國小試辦「新住民親子共學」系列課程,設計課程的明基友達說:「如果我們期待台灣文化是多元的,就需要讓新住民媽媽的原鄉文化融入進來。」
新移民已成台灣新住民,全國有21萬新移民的子女正就讀國中小,占了全國國中小學生的10分之1。教育部為營造偏鄉家庭學習環境,試辦推動新住民親子共學計畫,透過家鄉歌謠吟唱、透過網路地圖認識家鄉、親子共繪家鄉等親子共學活動,讓新住民媽媽的母國文化成為新台灣之子的文化養分。
【融入台灣文化】
在「夢裡的歌聲」課程裡,阿美族創作歌手莫言引導新住民媽媽與孩子,一起找出原鄉代表性的3種樂器,接著讓新住民媽媽唱出家鄉記憶中的歌謠。明基友達文教基金會執行長陳哲妮表示,「夢裡的歌聲」課程讓小朋友透過音樂更了解媽媽所來的地方,「我們所熟知的《甜蜜蜜》、《船歌》其實是印尼的民謠,《伊比呀呀》則是菲律賓傳統歌謠。」課程設計的重點在引領親子互動。
「所有新住民都是『日久他鄉變故鄉』,」陳哲妮說,但新台灣之子對母親的原鄉常常感到遙遠,如果期待台灣文化是多元的,就需要讓新住民媽媽的原鄉文化融入進來。她說,孩子在課程的過程中,更能體恤媽媽隻身在台的孤獨與辛苦,「曾有爸爸過來旁聽課程,也因此對新住民媽媽更加理解,有助媽媽們融入台灣家庭。」
【促進親子關係】
「返家十萬里」課程中,影像工作者許沛晴帶領新住民親子用Google找出媽媽的故鄉,並請媽媽們分享原鄉的人文地景與美食。來自湖北的媽媽回想起故鄉,就想到家鄉母親煮的魚麵;而來自福建臨海故鄉的新住民媽媽,她的小朋友也喜歡海邊。
苗栗縣福基國小徐立璇校長也表示,課程中讓她印象最深的,是新住民媽媽們許多都已相當融入台灣的生活,唱故鄉的歌謠,也對台灣的歌謠信手拈來,「許多新住民媽媽都希望能續辦這樣的課程,這樣的課程相當有助於促進親子親密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