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玻璃》以學運、社運的抗爭意象為靈感,以狂奔、戛然倒地等動作詮釋革命中的憤怒、害怕、迷惘。(Photo by 台北藝術節)](/system/assets/images/000/020/326/big/2015%E8%87%BA%E5%8C%97%E8%97%9D%E8%A1%93%E7%AF%80%E9%96%8B%E5%B9%95%E5%85%B8%E7%A6%AE%EF%BC%BF%E6%97%85%E7%BE%8E%E7%B7%A8%E8%88%9E%E5%AE%B6%E6%9E%97%E5%90%91%E7%A7%80%E5%B8%B6%E4%BE%86%E5%B9%B4%E8%BC%95%E7%86%B1%E8%A1%80%EF%BC%8C%E6%9C%89%E9%9D%A9%E5%91%BD%E7%90%86%E6%83%B3%E7%B2%BE%E7%A5%9E%E7%9A%84%E4%BD%9C%E5%93%81%E3%80%8A%E7%A2%8E%E7%8E%BB%E7%92%83%E3%80%8B%EF%BC%8C%E7%89%B9%E5%9C%B0%E5%BE%B5%E9%81%B8%E8%87%BA%E7%81%A3%E5%B9%B4%E8%BC%95%E8%88%9E%E8%80%85%E8%88%87%E7%BE%A4%E7%9C%BE%E6%BC%94%E5%93%A1%E5%80%91%E4%B8%8A%E8%87%BA%E9%87%8D%E6%96%B0%E8%A9%AE%E9%87%8B%EF%BC%8C%E8%B3%A6%E4%BA%88%E5%B1%AC%E6%96%BC%E8%87%BA%E7%81%A3%E7%A4%BE%E6%9C%83%E5%B9%B4%E8%BC%95%E4%B8%80%E4%BB%A3%E6%9C%89%E8%A1%9D%E5%8B%81%E7%9A%84%E7%94%9F%E5%91%BD%E5%8A%9B%E9%87%8F%E3%80%82-2.jpg?1438255030)
【台灣醒報記者張心惟、張宇筑綜合報導】舞台燈光昏暗,斷點分明的鼓聲節奏,配合時而柔軟,時而有力的肢體動作,台灣舞者劉奕伶與美國演員摩爾跨國合作演出《噓》,揭開了「2015第17屆台北藝術節」的序幕。「世紀當代舞團」與澳洲墨爾本的舞者合作演出《雙城交鋒》,台美合作的《碎玻璃》則詮釋社運抗爭的精神。台北藝術節總監耿一偉表示,「期盼未來藝術節能夠不受地域限制,成為國際間的藝術指標。」
【跨國合作引注目】
這次的台北藝術節與美國、澳洲等跨國合作,成為一大亮點。耿一偉說,今年特別與墨爾本藝術節合作,推出《雙城交鋒》,雙方各派出3位舞者合作演出,如此一來,「建立了台北藝術節與墨爾本舞蹈節的關係。」耿一偉強調,這代表台北藝術節在「國際合作的模式上更進一步,未來也可望找到更多願意與台北合作的城市。」
「當初是因為舞團於微型亞洲藝術節中表演,墨爾本才注意到舞團,並主動邀請合作,決定於台北藝術節聯合推出《雙城交鋒》。」「世紀當代舞團」的藝術總監姚淑芬透露,這6位來自墨爾本與台灣的藝術家不僅表演方式完全不同,背景更大相逕庭,「其中一位還是68歲的澳洲圖書館員呢!」
【力與美詮釋反叛】
「心之所向」4部曲之一的《碎玻璃》,以學運、社運的抗爭意象為靈感,以狂奔、戛然倒地等動作詮釋革命中的憤怒、害怕、迷惘,推舉出領導後卻又瞬間殞落的意象。「這個作品想表達人的生命力、心中的反叛與革命的理想精神」,藉由具有美感與張力的動作揮灑出來,藝術總監林向秀表示,「只要是曾參加過群眾運動、有熱情與革命思想,即使不懂現代舞也可以來看這個作品。」
「2015第17屆台北藝術節」訂於7月31日至9月6日,於台北水源劇場、中山堂等地上演。此次除了國內的藝術表演外,更有台灣與美國、德國藝術團體的跨國合作。這次藝術節也走出戶外,邀請台灣舞者劉奕伶及許多國外藝術家共同演出的《紐扣X鈕扣計劃》,並於8月1日在大安森林公園免費展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