罹患肢端肥大症 「史瑞克」不自知

游昇俯 2015/07/23 17:41 點閱 4671 次
台大醫學院教授張天鈞表示,在臉型、手腳漸變的過程,竟有37.1%的患者未感覺自己有什麼怪異。(photo by 游昇俯/台灣醒報)
台大醫學院教授張天鈞表示,在臉型、手腳漸變的過程,竟有37.1%的患者未感覺自己有什麼怪異。(photo by 游昇俯/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游昇俯台北報導】你會是史瑞克第二嗎?鼻子、嘴唇顯得較一般人肥大,手掌與腳ㄚ更肥脹成2倍,像極了電影裡的史瑞克,但患者往往自己不知已罹患了「肢端肥大症」。台大醫學院教授張天鈞23日表示,在臉型、手腳漸變的過程,竟有37.1%的患者未感覺自己有什麼怪異,他說,「通過旁人的觀察比較準確,國人也應了解這種疾病的特性。」

肢端肥大症俱樂部發起人張天鈞將肢端肥大症的案例故事,集結成的《螢火蟲的亮光》一書23日發表。肢端肥大症起因於腦下垂體腫瘤刺激生長激素(GH)分泌過量,使類胰島素生長因子(IGF-1)濃度上升,引發肢端肥大的生理變化。張天鈞說,常見症狀99.1%是臉型的改變,其次是手腳變大占了98.1%,「外觀是最好診斷的標準。」

【患者自我感覺良好】
「卻有近4成的患者不覺得自己外型有什麼改變。」張天鈞說,雖然發病平均年齡是40歲左右,但從10到75歲都有,男女比為43%比57%,身高涵蓋範圍從140至200公分,「觀察自己從前的照片和現在有什麼差異,鞋子是不是尺寸愈穿愈大都可以發現,但病人常常自我感覺良好,不知道自己是患者。」

張天鈞推薦民眾將自己的手腳自拍照上傳肢端肥大症衛教資訊網(http://www.acromegaly.org.tw/),讓醫師替你診斷;他說,患者有39.3%有高血壓、30.1%出現糖尿病,這也是可以注意的地方。

【無須開顱手術】
台灣肢端肥大症發病率推估每年約新增60位病人,台大神經外科教授曾漢民表示,但肢端肥大症症狀的進程緩慢而複雜,約需6至7年才得以確診,「常常等到就醫時,有7成患者的腫瘤已大於1公分。患者可能因腫瘤壓迫到視神經而影響視力,或有頭痛等症狀。」

許多民眾仍認為移除腦下垂體腫瘤要進行開腦手術,曾漢民解釋,其實從民國70幾年就已經是採用經鼻腔開刀的方式了,「而且這種方式還是5000年前的埃及人就知道的做法。」曾漢民說,即使因腫瘤位置有手術風險,現在仍可透過藥物及放射線治療,民眾應盡早就醫,與醫生共同決定最佳治療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