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文史、生態樂學 偏鄉奏弦歌

游昇俯 2015/07/22 20:23 點閱 5158 次
張信儒說,「銅門本位於奇萊山下,可是在社會變遷下,現在孩子很少有機會親近山林,面山教育希望給孩子機會。」(photo by 花蓮縣秀林鄉銅門國民小學臉書)
張信儒說,「銅門本位於奇萊山下,可是在社會變遷下,現在孩子很少有機會親近山林,面山教育希望給孩子機會。」(photo by 花蓮縣秀林鄉銅門國民小學臉書)

【台灣醒報記者游昇俯台北報導】偏鄉學校的孩子暑期學習不中斷!花蓮縣銅門國小安排部落在地文史與面山教育等,讓部落孩子自然沉浸原住民族文化教育、親近山林,豐濱國小則透過藝術課程認識部落文化,安排說話藝術課程改善語言表達。這些由教育部推動寓玩樂於學習的「夏日樂學」課程,讓偏鄉孩子暑期不失落,樂在學習。

為了不讓偏鄉、弱勢學生暑假中斷學習,教育部「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推動夏日樂學試辦計畫」暑假正式開跑。位於花蓮縣部落與台南市偏鄉的孩子紛紛藉由夏日樂學課程,認識自己的社區與在地文化,並在正式課程的範疇之外,擴展孩子視野。

【貼近部落文化】
花蓮縣銅門國小主任張信儒20日受訪時表示,銅門課程安排分在地文史、閱讀寫作與面山教育3大主軸,「在地文史本是部落原住民族教育一環,閱讀寫作則是對部落孩子相當關鍵的基本學力,希望藉暑期連續時間讓孩子深入學習,」張信儒更說,「銅門本位於奇萊山下,可是在社會變遷下,現在孩子很少有機會親近山林,面山教育希望給孩子機會。」

「從上課時的笑容及專注程度,看得出小朋友很喜歡這個課程。」張信儒說,面山教育課程請到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的資深巡山員諾布,帶領小朋友認識奇萊山。在地文史課程則請到太魯閣族作家旮日羿‧吉宏帶領,「內容與生活相關讓小朋友很有共鳴。」張信儒表示,部落小孩因父母外出工作,過去只能留在村裡,交給祖父母帶,「暑假無所事事,夏日樂學能讓他們的學習不中斷。」

學校缺乏藝文專長老師,花蓮縣豐濱國小主任吳嘉菁說,所以夏日樂學課程邀請外師教授孩子基本的繪畫概念,「課程會帶孩子到部落蒐集資料、拜訪耆老,讓同學畫出部落地圖,完成他們的繪本創作。」

【引導學習興趣】
吳嘉菁說,偏鄉孩子作文能力薄弱,豐濱還安排說話藝術課程教孩子語言表達,「原以為孩子表達能力有限,但以錄音記錄心情日記的方式練習,孩子的表現出乎老師預料,」吳嘉菁興奮的表示,尤其是平常學習程度低落的孩子,透過說話把心裡的想法表達出來,「給老師很多的回饋。」

台南市樹人國小邱郁文組長則指出,樹人希望能安排正式課程所無法教孩子的東西,「從玩樂中學習科學、認識生態,並連結在地社區。」邱郁文表示,過去安排社區動植物介紹、獨角仙標本與青苔球製作,讓小朋友認識生態,「今天更利用Google Earth軟體,帶小朋友以飛航模式認識台灣及世界各地,小朋友都很興奮,」她說,「特別很多學生是外籍配偶的孩子,正可藉此認識媽媽的故鄉。」

「過去缺乏專業人員帶領,我們都不知道生活的自然環境中有這麼多生機。」邱郁文說,夏日樂學的課程讓學校同學看到了椿象產卵,認識了池塘中的水蠆(蜻蜓幼蟲),「這些課程只是給孩子認識的機會,讓孩子開啟未來深化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