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幸福的美 紙本報紙不會消失 (蕭思源)

蕭思源 / 自由業 2015/07/20 09:26 點閱 1876 次
只要閱讀報紙的風氣普及,台灣社會將蓄積龐大知識力量。(photo by cocoparisienne on pixabay)
只要閱讀報紙的風氣普及,台灣社會將蓄積龐大知識力量。(photo by cocoparisienne on pixabay)

世新大學公佈年度媒體調查研究,學者論及「報紙不會消失 與新媒體更緊密結合」,心中頗生感觸,願以個人數十年工作中對報紙價值的認識提供分享,期能喚起社會大眾重視報紙價值與重新養成閱讀報紙的習慣。

20、30年前,甚至是更早個10年,正值台灣經濟快速發展的年代,當時台灣的報業也正是蓬勃發展時期,走在台灣中南部鄉村小鎮,常以訂報份數多寡來斷定當地經濟發展情況與文化水平,幾乎每3、4個家庭,便訂有一份報紙,連一般早餐店、小雜貨舖也都吊掛著零賣的報紙。

報紙是居民極重要的新聞資訊來源,也是每日生活作息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因閱讀報紙的風氣普及,間而對當地社群有著情感關注。可以這麼說,報紙見證也記錄了那個時代的演進與成就。

時至今日,網路興起,新聞來源管道多元且及時,訂報份數與閱報人口少了許多,一棟近百戶住家的大樓,塞有報紙的信箱,恐怕只是3、5戶,便利商店的零售報架,也就那麼寥寥幾份報紙陳列著,報業經營昔日的榮景已經不再。

報紙會消失嗎?情感上不捨,理智上更不認為會是如此,如果報紙真的消失了,這個社會將會變得盲從而少了優雅。報紙仍然是這個社會傳遞訊息與情感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報紙也肩負著守望這個社會的責任與使命,至少報業工作者本身要有這份認知與堅持。

在台灣,大部份報紙的定價只有10塊錢,專業知識的經濟日報、工商時報定價也不過是20元,天底下竟然還有如此廉價的新聞資訊與包羅萬象的新知。如果不去閱讀報紙,有可能日復一日累積這麼廣泛的知識?對新聞脈絡、事件始末,會有這麼深刻的認識?對一件事情的看法,能有如此精闢分析與多元討論?最重要的是,閱讀報紙可以學得冷靜理性思辨,不至於名嘴說東是東,說西是西,失了自我判斷能力。

網路世界裡,事實上很多人根本不看新聞,對時事的了解,懵懂卻不自知,容易受人云亦云影響,瞬間看到新聞的片段,就自以為什麼都懂,其實所懂得的,不過就不過就是受到侷限的價值觀,視野顯得狹隘。

其實,攤開了報紙的版面,很多新聞或知識映入了眼簾,花的時間遠比每篇都必須點開、關起來的網路新聞時間少,且可逐漸沉澱並轉化為個人的深度見解。希望台灣是一個有知識而充滿活力的社會,只要閱讀報紙的風氣普及,台灣社會將蓄積龐大知識力量。如有這番認知,誰還說報紙會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