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

海牙仲裁南海爭議 我仍觀望中 (陳清泉)

陳清泉 / 文字工作者 2015/07/13 12:11 點閱 1888 次

就在國內為紀念七七抗戰勝利看法分歧的同時,遠在北歐的荷蘭海牙和平宮正展開菲律賓對中國提出南海仲裁案的辯論程序。

【只剩密切觀察?】
日本、印尼、泰國、越南與馬來西亞等「利益相關國家」也都組團旁聽。

而事關主權爭議的我國政府,非但對此仲裁案不曾表示異議,甚至如何面對未來仲裁結果,外交部也只是「密切觀察」的官方說法。

顯見,政府雖主張擁有南海主權,倡議「擱置爭議、共同開發」,卻對其他聲索國的舉措漫不經心,實令人擔心未來仲裁結果,損害我國國家利益至鉅。

依《聯合國海洋法公約》(UNCLOS)在海牙設立仲裁小組,主要是在針對國際仲裁庭對南海仲裁案是否具有管轄權的辯論。兩種可能的仲裁結果,都無助於解決南海爭議:

其一,仲裁庭對案件不具管轄權,則宣告仲裁案結束,主權聲索問題回到原點;其二,仲裁小組裁決對此案具有管轄權,仲裁案進入法律聽證會程序,各聲索國依舊主張主權歸屬,在爭議無解之下,只會增加南海發生衝突的機率。無論那種結果,對台灣而言,絕對不會是好消息。

根據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121條規定,「無法維持人類生活所需或本身經濟生活,就不得主張200浬的專屬經濟區與大陸礁層」。準此,對中國而言,占有島礁既無法取得海洋權利,唯有通過填海造陸,證明島礁足以維持人類生活所需或本身經濟生活,才能享有專屬經濟區與大陸礁層的權利。

對菲律賓而言,若仲裁庭判決菲律賓在南海的海洋權利合法,等同透過仲裁庭的認可,取得島礁歸屬菲律賓的證明。

【政府未有因應劇本】
海牙仲裁結果充滿變數,國際仲裁雖是弱國挑戰強權的場域,根據《海洋法公約》附件7第11條的規定,仲裁結果也有確定性,爭端各方都應該遵守。然而,一方面中國一開始就表達不接受、不參與的強硬立場,仲裁結果若不利於中國,或是損及中國的核心利益,北京鐵定不會埋單,更不可能拆除已經在島礁上填海造陸的設施。

另一方面,菲律賓政府也瞭解國際仲裁對海洋主權爭議並無實質管轄權,但向來自認仲裁勝算頗高,結果若不符期待,馬尼拉當局也很難吞下這口氣。

在菲律賓提出仲裁案後,我國政府一貫的態度就是觀望,並未積極回應外界的提問。台灣雖非本案爭端的兩造,但是,政府在1947年所繪的南海U形線,以及1999年公告黃岩島為領海基點,卻是仲裁內容的一部分,若要在仲裁案扮演旁觀者,委實說不過去。

一言以蔽之,海牙仲裁庭難解南海爭議,政府不應只是駝鳥心態靜觀其變,必須採取更積極的策略與作法,才是維護國家利益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