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職看世界?不再陽剛雄壯的壯遊 (邱慕天)

邱慕天 2015/06/24 17:21 點閱 2798 次
男人們堅持一份養家餬口工作的根本意義──直到21世紀一個更大的、拯救人群的冒險任務明確召喚他們之前,這世界無以區分勇者和懦夫。(photo by wikipedia)
男人們堅持一份養家餬口工作的根本意義──直到21世紀一個更大的、拯救人群的冒險任務明確召喚他們之前,這世界無以區分勇者和懦夫。(photo by wikipedia)

有人說,社群網路已經成為激化人們彼此憎恨的試煉場。

諾貝爾醫學得獎學者提姆.杭特日前在亞洲出席媒體活動時,嘲諷了科研女性的情緒化特質,而遭世界各地的女科學人們聯手用推特hashtag(#DistractinglySexy )抵制,72小時內竟落得他身敗名裂,抖落一生榮譽,只剩刷不去的污名。
從諾貝爾得主到時代女性

這幾天,台灣青年世代的焦躁、煩悶,因著一個年輕女生分享她26歲辭職壯遊的心得,轉載上社群網路後,竟引發傳聞中的失意宅男群起攻之;不但與上例「性別」顛倒,也是少見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素人」能吸引到這麼多的仇恨值。
這位作者親上火線,到鄉民群聚的PTT八卦版解釋自己的奮鬥與心路歷程,但由於鄉民用其帳號搜出了作者過往一些與今時相矛盾的言行,以致她只收到愈描愈黑之效,連短時間內人氣暴漲的臉書也因此被迫暫時下架。

與杭特事件類似,輿論最流行的批判,是針對該作者「性別意識」的粗疏。由於傳統對女性跟男性嫁娶的社會期待不一樣,類似「率性辭職」、「花光第一桶金出國看世界」的舉動還能是被視為勇敢、心理素質強韌,也只有年輕單身女生;若換成男性,馬上就被貼上「沒責任感」、「逃避現實」的負面標籤。

是以,或也有人用一種流行的女性主義,去「同情」這些激動的男性:台灣男性也想永遠不必長大、可以任性。只是必須「像個男人」的父權體制要求他們必須有淚不輕彈,因而「仇女」便成了他們無法在傳統下審視自身奴性的情緒出口?

PTT的玩轉里程

其實,PTT存在另一面的故事。兩天前,為了湊到某量販店換廚具的點數,我到了PTT「玩轉里程」的積分板徵點數。有趣的是,事前我並不知道這裡存在著一個巨大的、以壯年男性族群為主體的「環遊世界族群」。由於版面上以機票與酒店的互換為大宗,且以萬點為交易單位,我的「廚具」集點顯得十分可愛與居家。

然而半天之內,我收到位於城市東南西北各處的網友回應,PTT作為一個網路互助社群的溫暖特質也在此體現。

在面交時,一位原以為是政大學生的C網友告訴我,原來機票、酒店的紅利規則大有學問可究,使得大學畢業10年的他和很多人一樣,早已搭著商務艙、住在五星酒店玩遍了各地名勝;專業者甚至可以靠著「玩轉積分」及賣點、代購,在全球各城市白吃白喝過活。用心研究、用心玩樂,這算不算也是一種找到自己、找到世界的「壯遊」?

C告訴我,他的人生下一步是在40歲時成為導遊,帶著新興具有消費力的大批陸客玩全世界。父母自然覺得兒子這叫「不務正業」,畢竟沒有一個體面的白領職稱可以向親友「交代」;但他現在忙於為一些綁在中國內陸工作、抑鬱不歡的「白領」朋友做情緒解套,每月選擇飛到當地踩點送暖、結交對岸新朋友。哪一種生涯選擇,相較之下又是比較「找到自我」呢?

人助旅行?

在網路帶來全球部落化時代後,「背包客棧」、「沙發衝浪」、「AirBnB」等網路聚落允許人們在腳踏上未知的領土前,先透過虛擬部落建立連結和信任,在當地找到「朋友」。

這也意味著,在連鎖服務業、觀光資訊、文明建設、網路連結如此發達的世界,「壯遊」早就不壯了。畢竟連一群頂大菁英學生爬上南湖大山都可以向社會要50萬元* ,「旅行」還能被期待存有中世紀馬可波羅《東方見聞錄》、麥哲倫乘風破浪太平洋那種的領導時代的意義嗎?恐怕下一波新人類要遊歷冥王星或天狼星才有機會了。

在「26歲女生」遊記自述中,黑龍江漠河的大嬸對著一群來「找北」(方向)的年輕人滿是不解,因為那只是一群人生「找不著北」(缺少方向指南)的年輕人,藉著「遊歷北方」的字面安慰來平息自己存在主義式的生涯焦慮。

在被現代文明馴化的世界中,對男性而言,「壯遊」早已被降格為一個野性和雄壯力度不足的行動;社會也不會崇敬一個宣稱「找到自我」的男人來告訴大家如何以類似的做法尋得救贖,不如大家互相分享里程積分來得更平起平坐。

無論是以「壯遊女孩」諷刺「宅男」的「陽差」,或男科學家提姆杭特對同業女性刻板印象的「陰錯」,這樣的性別地圖砲之所以叫人無法接受,盲點都在於對「辭職壯遊之於男性」、「學術科研之於女性」存在的性別結構差異視而不見。

這個焦慮時代的男女需要的是一個能肯定他們的舞台,他們或她們或許大多最終仍是平凡,卻輪不到既得利益的結構來提早給為他們宣判。──直到一個大到足以崩壞傳統秩序的、拯救世人的挑戰任務明確召喚他們轉換跑道、踏上征途之前,這世界無以區分勇者和懦夫。

*台大生登山募款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