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終於在本會期最後一天,三讀通過了政府組織改造中的「海洋四法」,即海洋委員會、海巡署、海洋保育署及海洋研究院,為多元複雜海洋事務的整合跨出重要一步,而台灣能否邁入海洋國家關鍵,在於是否能翻轉舊有「重陸輕海」的思維。
海洋具備多項功能包括:調節氣候、產生氧氣、提供食物、藥物以及海洋生物繁殖棲息地等,每年創造的經濟產值高達2兆美元,在陸地資源日趨枯竭下,全球正掀起新一波的「藍色圈地」運動以及填海造陸工程,企圖擴張專屬海洋領域,導致海上爭端衝突不斷南海紛爭就是明顯的例子,其重要性不言可喻。
【亟待發展海洋經濟】
為此中國政府近年來積極將發展重心從陸地轉向海洋,不僅全力推動海洋經濟成長,還特別推動「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即「一帶一路」的一路,一帶指的是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大戰略,透過海上互聯互通以及發展海洋經濟,配合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設立做為帶動「一帶一路」計畫的資金來源,企圖將中國經濟主導權向西拓展至伊朗甚至歐洲,展現成為海洋強國的氣勢。
面對海洋時代來臨,台灣四面環海、得天獨厚擁有發展海洋的優越條件,但因長期陸權思維甚至封鎖海域,使得身為海洋之子的我們對海洋卻相當陌生,並不是親水的民族,全然沒有競逐海洋的雄心壯志。
儘管每逢總統大選各候選人均強調重視海洋甚至提出「海洋立國」,「海洋興國」等動人口號卻從未真正落實,連成立海洋事務專責機構都一拖再拖,還無法有效統合(如漁業署、水試所歸農業部、海洋研究船歸科技部、農委會還新成立財團法人水產科技研究所等疊床架屋),而國內長期缺乏完整的海洋經濟產業鏈與產業資料庫,可以做精確的政策制定參考,遑論海洋治理藍圖。
【缺乏海洋治理藍圖】
眼見台灣又將產生新的國家領導人,遺憾的是,我們雖然看到有候選人提出新農業論述,也強調「海洋就是國土的無線延伸」,卻仍然盼不到針對新的海洋趨勢與變局提出具體可行的治理藍圖,如海洋能源開發、海洋經濟發展、海洋總合利用開發、落實責任制漁業、海洋保護區設置與管理、沿岸漁業資源養護、海洋資源開發走上良性迴圈道路,以及鄰國專屬海域重疊、南海領土爭端加劇、中國海權擴張、國際捍衛漁權浪潮等,這些顯非靠舊官僚舊思維可以因應,別又再小圈圈裡找人。
面對中國龐大的磁吸效應與國內經濟成長乏力,若能透過正確的海洋戰略和成功的海洋治理,確實可以帶領台灣跨越地理侷限,悠遊於藍海之間,問題是我們有這樣具前瞻性的國家領導人以及海洋治理藍圖嗎?為了下一代的出路唯有靠選票才能讓翻轉「重陸輕海」的美夢成真,成為真正的海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