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

聽打林靖傑專訪

周佳蓉 2015/06/11 20:40 點閱 640 次

今天一進公司,就收到要聽打的工作指令,看到與談人是林靖傑的當下,只覺得名字好熟悉,然後才意識過來他就是最近要上映的《愛琳娜》的導演。雖然沒有參與到訪談的過程,但能夠聽打他的訪談內容還是蠻興奮的。

導演在訪談中提到,不同於過去過度誇張,或硬要塞入笑點的本土電影,他希望用一種接近紀錄片的寫實方式呈現劇情片,但又不失劇情片的故事性。所以在片中能夠看到幽默卻不誇張的對話,也能看到甘草人物努力奮鬥時那份挫折以及那種勵志的精神,這樣質樸又不失溫度的電影,著實令人期待。

今天還選了一本《永遠的現在式》作書摘,看著書名以為是要講大道理叫大家把握當下,看了簡介才知道原來是在講H.M.的故事---就是心理學講到記憶時都會提及的那個H.M.。

H.M.的本名叫亨利‧莫雷森,他為了解決癲癇症狀於是動了手術,切除某部分的海馬迴組織。雖然癲癇得以控制,但卻讓他再也無法擁有短期記憶,就這麼「失憶的」過了他大半輩子。他的案例為醫界、科學界提供了腦部形成記憶的相關知識,後來的許多研究,也奠基在他的案例上而有更多的發現。

我們對於他的了解也只限於課本中對於大腦記憶工作的介紹,然後以H.M.短短的縮寫,概括了這麼活生生的人。《永遠的現在式》於是以一個更真實的角度,描繪了亨利的生活舉止,是一個科學研究以外的亨利的傳記。

不論是林靖傑不同其他本土電影的「寫實劇情片」,或是關於H.M.有別於科學研究的日常生活描繪,其實都是將我們所忽略的一面呈現出來。不知道為什麼,看到亨利的故事,讓我想到台灣教科書對於古文的安排以及教法,好像只侷限於平面的文字,而少了它立體、有意思的一面,就好像亨利只以H.M.的代號存在於大家的心中一樣。

前陣子在PTT上有人引用論語講評現在的時事,形容的極為貼切,被我列為「無用」的古文瞬間變得生動許多。那些古文在我的記憶中,一直都是令人反感、要花費時間背誦卻又無所用處的課文。但其實那只是因為我們考試取向的教學方法,讓這些文章失去了深度,變成一堆沒有溫度的文字,而我們只是以背誦的方式處理古文,其中的道理自然被忽略了。

好像需要拋開舊有的框架,才能跳脫出來,以新的視角看待同樣的事物。然後就會發現,其實有更豐富的意涵,是超乎我們想像的。

工作成果:
1. 0527書摘書訊
2. 醒報國際現場20150526林靖傑04


周佳蓉
696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