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破洞縮小 二氧化碳濃度反升

張振鴻 2015/05/10 17:37 點閱 10758 次
NASA的衛星資料顯示,南極上空的臭氧層破洞已有逐年縮小的趨勢。(photo by NASA 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er on Flickr -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NASA的衛星資料顯示,南極上空的臭氧層破洞已有逐年縮小的趨勢。(photo by NASA 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er on Flickr -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台灣醒報記者張振鴻綜合報導】南極臭氧層破洞變小,但同時二氧化碳濃度卻創新高!近日美國NASA的衛星資料顯示,地球南極上空的臭氧層破洞已逐漸縮小中,有望在世紀末完全修復,並降低人們因太陽輻射而罹病的風險。不過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NOAA)卻表示,地球大氣內的二氧化碳濃度超過400ppm,是數百萬年來的新高。

【臭氧層破洞縮小】
英國新聞網站《Wired》報導,NASA的衛星拍照顯示,南極上空的臭氧層破洞已比往年縮小,依照估計,到了2040年時破洞面積會維持在3千1百萬平方公里以下,正式脫離「危險」的範圍,到了本世紀末時,有機會完全修復。此項發現可以說是自1987年訂定蒙特婁議定書,針對氟氯碳化物的管制後,全球在環保作為上的一大勝利。

NASA表示,過去偶爾也有觀測到臭氧層破洞有縮小的跡象,但由於破洞面積的大小與南極當年的氣溫變化有很深的影響,因此科學家一直不敢斷然肯定破洞的狀況是否有所改善。直到近年NASA利用AURA衛星長期觀測並收集數據,才敢出面證實臭氧層破洞面積確實已從先前穩定大小的狀態,轉為逐年縮小的情形,可望改善人們因太陽輻射而罹患各種疾病的危險。

【二氧化碳濃度升】
不過《今日美國》報導,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同時也公布了相關大氣資料,顯示地球今年3月的月平均二氧化碳濃度首度超過了400ppm,創地球數百萬年以來的新高。NOAA科學家彼得坦斯說,二氧化碳濃度不斷提升,首當其衝的影響便是使得溫室效應隨之發酵,全球溫度將會一直飆高。

彼得坦斯表示,在以石油、天然氣與煤生產能源的過程中,二氧化碳與甲烷不斷被排出,因此二氧化碳濃度升高的問題並不像臭氧層破洞來得容易處理,這中間牽扯了太多經濟與能源議題。彼得坦斯指出,依照目前發展,年平均超過400ppm也是遲早的事。

NOAA估計,若要停止二氧化碳濃度繼續上升,全球就必須立即減少80%的石化燃料排放,但這根本是做不到的事情。依照目前狀況來看,即便臭氧層破洞的問題可以在百年內獲得解決,但除非各國提出有效的二氧化碳減排計畫,否則二氧化碳濃度提高所造成的各項氣候變遷,可能會是更迫切面臨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