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經眼】《復仇者聯盟》漫畫角色跨過界 (楊泰興)

楊泰興 / 文字工作者 2015/05/06 09:44 點閱 1813 次
唯有長期規劃,才能簽下演員長約,當年低潮的小勞勃道尼(中)就簽下一紙6年的鋼鐵人合約。(photo by 迪士尼影業)
唯有長期規劃,才能簽下演員長約,當年低潮的小勞勃道尼(中)就簽下一紙6年的鋼鐵人合約。(photo by 迪士尼影業)

這真是矛盾,我們在這個世界汲汲營營,但同時又急於逃離這個世界。

電影,往往就是我們逃離後暫時遁入的居所,我們還可以接受許多的平行世界,不僅僅只存在於那短短一百分鐘內,甚至延續經年、拓展蔓延。

有時平行世界有獨立的價值、運作模式以及宇宙觀,甚至反過來影響了我們的實存世界,電影不再是單一回合比賽,反而是一套套宏大敘事的長期較量。最有名的例子包括了《哈利波特》、《魔戒三部曲》等等。而近期上映的《復仇者聯盟2》更是其中系列電影之佼佼者。

《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延續了2012年《復仇者聯盟》的劇情與角色安排,娛樂性自然十足,美國媒體譽之為豪華自助餐,票房更創下影史首日次高,僅次於上集全球15億美元票房,排名影史上票房第3高,極有可能刷新全球票房紀錄。更有意思的是,台灣這一回居然拿下這部電影的全球首映權。

【漫畫英雄攻占影視】
邁入21世紀之後,在傳奇的漫畫及電影公司漫威(MARVEL)的「創造性破壞」之下,幾年下來,台灣對這一票美國漫畫英雄從陌生變得耳熟能詳,彷彿存在我們世界已久。想想才幾年前,我們大概只知道DC公司的蝙蝠俠和超人而已。

這樣的翻轉不僅僅是海外,在美國本土,由於電影表現的逆轉,DC(註)與漫威漫畫銷量也從之前的分庭抗禮,轉為2成比8成。

漫威,這家在上個世紀末本來瀕臨破產的漫畫出版社究竟如何鹹魚翻身呢?成功因素固然有千百個,但我以為關鍵有二,第一、改漫畫角色授權為自行製作,降低了「交易成本」,而有了長期的規劃。第二、有計畫的建構漫威宇宙,所有影片環環相扣,服膺同一套世界觀,增加了「壟斷力」。

聽起來好像沒什麼了不起,但它完全顛覆了幾十年的電影工業模式。你很少聽說為了喝牛奶,自己開一個牧場吧?漫威就是這麼幹,乍聽這也悖離經濟學的基本原則,從亞當斯密的《國富論》開始,經濟學強調的就只有兩件事情,一為「市場交易」,一為「分工」,分工得到的高效率產能透過市場交易,達到社會福利最大。

漫威違背「分工」精神,照理它應該出版漫畫就好,拍電影就交給擅長的好萊塢,何必撈過界?而漫威採取的是所謂的「垂直整合」,也是經濟學上所講的「縱向一體化」。

【長期簽約及規劃】
簡單說,如果僅僅是授權,那麼《復仇者聯盟》這樣多角色的片子將不易出現。而唯有長期規劃,才能簽下演員長約,降低好萊塢最頭疼的卡司成本,例如當年低潮的小勞勃道尼就簽下一紙6年的鋼鐵人合約,十分划算。而漫威的拍片計畫也因此可以排到2028年。

其次,透過片片相牽連的「彩蛋文化」(隱藏劇情),不但增加了電影的深度與趣味,更讓電影的壟斷力大增。你看了一部片,自然要看其他才能完整,眾所皆知,唯有壟斷才有超額利潤。

前後兩任漫威CEO敢採如此的「創造性破壞」,才有造就當前的好萊塢「英雄群起」,其實這正就是熊彼得所說的「企業家精神」,好萊塢的生意經其實大有學問呢!台灣呢?總不能老是要導演抵押房子拍片吧!

註:DC漫畫公司(DC Comics偵探漫畫)是美國與漫威漫畫公司(Marvel Comics)齊名的漫畫巨頭,創立於1934年。1938年6月,該公司在《動作漫畫》創刊號上創造出世界上第一位超級英雄—超人,從此改寫了美國漫畫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