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那一夜,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如火如荼進行之際,以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政府逮捕並處決亞美尼亞人知識分子和菁英為開端,「20世紀第一場種族滅絕」於焉展開,亞美尼亞人世代悲吟著紫色勿忘我之歌。
土耳其歷任政府面對西方國家將這場對亞美尼亞人的「種族滅絕(genocide)」/「種族大屠殺(holocaust)」,定義為「鄂圖曼帝國少數奪權軍官在一戰混亂中犯下的歷史錯誤」, 伊斯坦堡當局一再強硬否認這段慘絕人寰的歷史,但卻又無法解釋300萬的亞美尼亞人被鄂圖曼軍隊強制遷徙,土耳其政府沿著幼發拉底河修建25座集中營,轉移被流放到敘利亞和美索不達米亞沙漠地帶的100萬名亞美尼亞族裔,並放任他們被「青年土耳其黨人」軍官殘暴對待,過程中遭到強制勞役、集體處決、強暴,導致150萬人死亡的歷史事實。
美國駐土耳其大使亨利.摩根索,在1919年的回憶錄中提及這場悲劇時指出:「我確信,在種族遏制的整個歷史上再沒有如此可怕的情節。以往歷史上發生過的大規模的屠殺和殘害,與1915年亞美尼亞族人的遭遇相比都顯得微不足道。」教宗方濟各在發表紀念演說時,將這場屠殺惡舉與二戰期間納粹屠殺600萬猶太人,以及1994年盧安達、胡圖族人對圖西族人的大屠殺相提並論,認定這是針對特定族群的「種族滅絕」殺戮行為。
位處外高加索地區的亞美尼亞在西元4世紀宣佈基督教為國教,是世界上第一個基督教國家。但在2000多年的歷史進程中,都處在異族佔領之下,先後被馬其頓、羅馬、波斯、拜占廷、蒙古、鄂圖曼土耳其、前蘇聯所統治,亞美尼亞人的歷史就是一部反抗史。1991年蘇聯解體後,亞美尼亞宣布獨立,在俄羅斯與歐盟的政治角力下;2015年1月2日,亞美尼亞迫於國家安全考量,為南部邊疆與土耳其的防衛壓力,基於依賴亞久姆里基地的俄羅斯駐軍協助的戰略需要,選擇加入俄羅斯主導的歐亞經濟聯盟。
亞美尼亞獨立後,土耳其始終不承認在亞美尼亞的屠殺是「種族滅絕」,不僅影響土耳其加入歐盟的進程,亞美尼亞的國家發展,也受到根本限制。亞、土兩國自1991年以來並未建立外交關係,主要就是對當年屠殺歷史認知的分歧。
根據聯合國大會於1948年12月9日通過《防止及懲治滅絕種族罪公約》(CPPCG)指出,「種族滅絕」是指以人為的、系統性地、有計劃地對一個或一些人種、民族、宗教或國民團體進行全體性或局部性的屠殺,亞美尼亞屠殺事件正是鄂圖曼土耳其政權所犯下的「種族滅絕」。
歷史上多次被外族奴役的亞美尼亞是一個命運多舛的民族,1915年的種族滅絕,這場人道主義的悲劇,為20世紀以降的戰爭做註腳。攸忽百年,亞美尼亞人仍在大國之間尋求「正義」,但伊斯坦堡時至今日,依然不願承認當年犯下的罪行,紫色勿忘我的悲歌,仍將持續飄盪在亞美尼亞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