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陳彥驊台北報導】「圖、文都獨力創作的方式,易讓童書乏味。」信誼幼兒文學獎於19日揭曉,今年首獎仍舊從缺。基金會執行長張杏如指出,目前國內約有60%的童書創作者,偏好於獨自創作,信誼基金認為,這種情況下易造成「圖片優美、敘述平凡」的情形;並建議,童書創作仍應符合兒童思考邏輯,避免過度天馬行空。
第27屆信誼幼兒文學獎在19日舉行頒獎典禮,本屆除了圖畫書創作獎外,也重新恢復了圖畫書文字創作獎,雖然圖畫書創作獎由《小桃妹》獲得佳作,圖畫書文字創作獎也由《有一家雜貨店》、《蛋糕可以分我一半嗎?》兩件作品脫穎而出,獲得佳作,但首獎卻雙雙從缺,且此情況已延續第7年。
針對首獎已從缺7年的情形,張杏如表示,可能是因台灣約有60%的童書創作者,無論圖、文都由自己獨力創作完成。基金會營運長譚合令進一步說,「單打獨鬥」的創作模式,常因繪圖方式、文字撰寫的邏輯與思維不同,造成「圖片優美、敘述平凡」或是「敘述精美、圖片不搭」。
對於童書創作方式,信誼基金會建議,雖然多數童書都屬於幻想類型的作品,但仍應考量孩童的邏輯、思考能力,否則創作將會過於天馬行空;且文字也應配合圖像作延伸,並發揮想像力、不落俗套,才能創作出同時兼具特色、深度的作品。譚合令提醒,創作優秀的童書,重點應在於「找到感動」,並表示,未來基金會也會協助不同專長間的創作者媒合。
雖然今年首獎皆從缺,但往年獲獎的作品中,已有22本賣出國際版權、8本賣出簡體字版本,以最早賣出國際版權的《子兒吐吐》為例,全球目前已銷售約15萬本。第15屆獲得佳作的《Guji Guji》至今也已翻譯成12種不同語言的版本,並在全球14個國家出版,今年更獲得了瑞典兒童圖書獎最高榮耀─小飛俠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