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周刊封面:全世界都在上大學,但它值嗎?(20150329 經濟學人)

邱慕天 2015/03/29 23:34 點閱 1918 次

The Economist 經濟學人
The world is going to university 全世界都在上大學,但它值嗎?
http://www.economist.com/news/leaders/21647285-more-and-more-money-being-spent-higher-education-too-little-known-about-whether-it

1643年,哈佛大學送出了成立的第一封募款信,信上寫道:「上帝帶我們安居在新英格蘭,我們建房、滿足日用供需、豎立起敬拜上帝的合宜聖所、創設了公民政府,我們仍期待、渴望的下一件事,就是學識的進深,並將它存續到後代。」

這種結合了英國牛劍體制與德國研究機構的美國高等教育,已經成為全球仿效的楷模。20年來,世界上大學生佔學齡人口比例過半的國家,從5國暴增到54國,一紙大學文憑被視為躋身中產階級的敲門磚。

然而,這種高度市場化和M型化的教育模式,縱使幫助頂尖大學維持了世界級的研究產能,卻對學生愈來愈不利。以平抑通膨物價指數後來看,美國20年間學費依然漲了整整一倍,學貸成為民間私人總額最大宗的貸款,超越房貸、車貸。根據經合組織(OECD)測試,大學生的文理程度卻不增反減;大企業愛用名校,不是因他們把學生教得好,而是他們打從一開始就挑走了最菁英的那批學生。

各國政府必須努力轉向以「教學」評量高教果實的思維,制訂一些「核心能力」、「批判思考」、「通識」的考試。亞洲各國就非常努力,因為他們知道弄好評鑑,可以吸引到更多富有國家的國際學生前來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