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馮紹恩台北報導】以說故事來講政策!教育部26日的部務會議改以說故事進行,請來8位老師或官員分享教育政策的內容。偏鄉教育議題,由南投縣新鄉國小校長馬彼得,分享他如何帶原住民孩子唱合唱團的故事,還有主辦「青年居住論壇」的青年署官員分享政策執行的心得等。
教育部26日召開第735次部務會報,吳思華決定一改過去開會的形式,「希望在會議裡面有重點跟目的。」請來8位教育相關的專家、官員,用講故事的方式來闡述教育理念、介紹政策。至於說故事的方式,吳思華說,「其實在教育現場有許多值得分享的故事,可以給教育帶來更正面的能量。」
「輕輕敲醒沉睡的心靈,慢慢張開你的眼睛。」提及偏鄉教學的熱忱,馬彼得教原住民小朋友合唱,以此帶給原住民小孩「機會、信心」,多次獲得歌唱比賽大獎。他以教會為中心辦理課餘活動,教小朋友土風舞或歌謠教唱,還廣納圖書、設立讀書室。提到為什麼要這樣做,他說,「希望讓青少年遠離酗酒。」
會中還有「青年居住論壇」的經驗分享,青年居住論壇FB的粉絲專頁,是教育部青年署用新媒體平台,蒐集青年對居住政策的意見。提到72小時腦力激盪取名為CCPf的過程,青年署主任秘書黃月麗說,「本來要用CCP當名稱,結果發現是『中國共產黨』的縮寫,後來才知道網路是愈多人罵愈多人看,早知道取CCP會更有話題性。」
活動最後,吳思華呼籲,「希望每位同仁努力,用故事來講政策。過去只有條文而沒有感情,每個政策都在改變一個人的生命。」吳思華強調,「希望在場的每一個同仁,在教育部服務20年離開後可以講一個故事,把講故事當作我們的紀錄吧!」希望教育部官員以人為本,能用說故事方式,讓政策設計更為民眾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