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阻農地炒作 比開放農勞重要 (李武忠)

李武忠 / 大學兼任教授 2015/03/25 09:44 點閱 1862 次
炒房已經炒掉了年輕人的購屋夢,政府應該拿出具體作為,別讓炒農地也炒掉青年農民返鄉務農路,進而斷送台灣農業。(photo by Aube insanité on Flickr–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炒房已經炒掉了年輕人的購屋夢,政府應該拿出具體作為,別讓炒農地也炒掉青年農民返鄉務農路,進而斷送台灣農業。(photo by Aube insanité on Flickr–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台灣農業缺工早已不是新聞,近日勞動部對外表示將以專案方式開放100到200位農業勞工來台再度引發討論。儘管引進農業外勞是最簡單快速的方法,但是也會產生不少後遺症如:外勞素質參差不齊、外勞逃逸、社會治安、農業技術品種外流等等,考量到國內農業長遠發展,有計畫培訓本地農業勞動力,並鼓勵台灣年輕人回鄉務農,是維持農業永續發展必須要走的道路。

土地是農業生產的根本,而國內農地在財團結合地方政治勢力大力炒作下,原本每公頃只需400至500萬元的農地,一下子被炒高到上千萬元,連帶調高農地租金,不僅讓原本靠租地耕作的農民大喊吃不消,也使得原本想從事農業的年輕人望之卻步,15年來光宜蘭縣就已流失約1900公頃的農地,嚴重衝擊宜蘭縣農業。

【宜暫停發農民證明】
這樣的狀況確實已經影響到農業年齡結構改善(目前農民平均年齡為62歲),以及農業勞動力的新陳代謝,政府部門應該正視問題的嚴重性,立即採取保護農地措施,別讓問題惡化致不可收拾,宜蘭縣政府祭出暫停核發農民資格、農舍建造執照及農業設施容許使用證明等,重新擬定農民身分認定標準及農舍興建審查原則,希望確保農地農用是正確做法,中央政府應全力給予支持。

台灣積極想加入區域經貿組織避免被邊緣化,農產品勢必面臨市場開放壓力,單靠政府補貼救濟無法長久,台灣農業必須轉型升級才能找到活路,其中重要關鍵就在於鼓勵年輕人加入務農行業,為傳統農業注入創新元素與活力。

目前在有機耕作與創意行銷領域已能看見年輕人的身影(如劍劍米、好蝦冏男、大王菜舖子等),若因為農地租金過高而阻卻年輕人從事第一線生產,以資深農民習慣於使用化學肥料、農藥的耕作手法,政府部門想要推動肥料、農藥減量,落實源頭管控,進而達到兼顧生態環境維護與食用安全的政策目標,無異空話。

應該深入檢討改進,不要因為農委會主委人事更迭而影響推動到政策推動的力度,也唯有不斷注入活水台灣農業才有未來。

根據調查分析,投資客熱衷炒作農地,除了看重農地變更用途可帶來的龐大獲利空間外,對於現行具備農民身分(未必實際務農)所享有的多項福利措施如:老農津貼、農保優惠、休耕補貼、低利貸款、利息補貼等也是一大誘因。

【課徵「農地閒置」稅】
因此為了守住優良農地避免良田受到破壞,政府部門除了對農民身份以及農地取得與使用做出嚴格定義與規範,並落實公權力的執行,對於可以做為耕作的農地卻任意閒置不從事農業生產的土地擁有者,不但不能再給予休耕補貼還要課徵「農地閒置」稅,不僅墊高養地成本,也讓假農民數量不再暴增,讓購買農地不再是投機者炒作的理想對象。

炒房已經炒掉了年輕人的購屋夢,政府應該拿出具體作為,別讓炒農地也炒掉青年農民返鄉務農路,進而斷送台灣農業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