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陳彥驊綜合報導】非洲每年約需花費180億美元,用來善後、修復軍事衝突造成的破壞。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統計,非洲各國政府及叛亂組織近10年間,進口軍火數量上升了45%。英國《衛報》分析,這些國家多以石油獲利來購買軍火,在石油價格暴跌的趨勢下,必將會影響全球軍火的銷售總額。
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針對軍事裝備,包括坦克、飛機、雷達、火砲、導彈及艦艇等項目作統計發現,非洲各國政府及判亂組織從2005至2014年間進口的軍火已上升了45%;同一時期中,亞洲及大洋洲進口的軍火占全球總量37%,中東則占了25%。和平研究所指出,全球軍售有逐年上升的趨勢。
非洲軍武大幅上升的同時,也頻造成各國眾多企業倒閉、孩童無法上學、家破人亡的等慘況。國際非政府組織樂施會武器政策顧問馬丁布徹指出,因武器不斷輸入非洲,使得政局動盪不斷,對國家設施帶來嚴重破壞。布徹預估,非洲每年約需花180億美元的經費來對這些破壞作修復。並舉例,蒲隆地共和國每年在每位國民的醫療健保上花費約5美元,但重建軍事衝突區,卻需花費165美元作彌補。
和平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彼得維茲曼分析,阿爾及利亞、摩洛哥及烏干達等國長期進口軍火的政策,是為介入南蘇丹的內戰中;喀麥隆、奈及利亞則是為抵抗伊斯蘭激進組織「博科聖地」,以「緊急需求」為由進口武器;而肯亞、迦納是為參與聯合國的軍事行動,才增加武器進口數量。
英國皇家聯合服務研究所防衛與安全研究負責人馬爾科查默斯表示,這些軍武競購行為,已使非洲地區軍售貿易額大幅提升,也造成軍閥四起、社會動亂的現象,已迫各國紛紛檢討軍武政策。衛報也指出,由於非洲多數國家是以石油收入來購買軍火,在石油價格慘跌的趨勢來看,未來能否持續收購軍武也啟人疑竇,並將會衝擊軍武銷售的貿易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