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旱象持續發燒,政府宣佈九縣市進入第二階段限水,而民眾似乎仍未警覺缺水的嚴重性。未來除了祈求早日天降甘霖外,政府部門應該更積極來教導民眾如何正確節水,畢竟自助而後天助,不能因無知而無所畏懼。
從國外的經驗可以發現,養成日常節約用水習慣和鼓勵再生水利用,是因應缺水相當有效的方法。例如:日本很多地方沖洗廁所用的都是工廠廢水循環利用的再生水,再生水雖不能像自來水那樣直接飲用,但用來衝洗廁所和洗手不成問題。
新加坡最為國際讚譽的是新生水(NEWater)利用,新生水的來源是家庭廢水,經過三層處理(過濾雜質、反向滲透、紫外線消毒)後的新生水水質標準已遠超過國際糧農組織(FAO)所訂定的安全標準,主要是使用在植物灌溉及工商業用途,極小部分製成飲用水,目前供應量已經超過30%的總水需求量,有效減緩了了新加坡對水資源之需求。
南非屬於半乾旱地區,蒸發量常年大於降水量,節約用水成為生活的主題,筆者曾參訪南非發現,當地幾乎家家戶戶都有簡易收集與儲藏水設施。
居民在自家花園裡多種植抗旱的本地植物,不少人南非洗車時都盡可能用臉盆端水擦洗,並使用處理過的廢水澆花洗車,尤其南非對政府所屬機關節水要求相當嚴格,不會讓民眾產生只准州官放火不准百姓點燈的不平之鳴准。
在以色列一般家庭用完了水不會很快倒掉而是循環使用,像剩下的飲用水會用來洗車、澆花草或者儲存起來,等著廢水回收和再利用處理,而民眾使用再利用水的價格相對便宜,具有鼓勵作用。
如何讓節水成為台灣人日常生活文化的一部分,應該列為政府施政的重點。畢竟再多的口水也無法紓解旱象,上述的案例都是具體可行的做法,值得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