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書計畫與全民閱讀-專訪世新前校長賴鼎銘 (20140829醒報人物現場)

陳昱穎 2014/09/18 12:39 點閱 1202 次
閱讀是在鍛鍊抽象思考的方式,如果以滑手機來閱讀, 就不能算是看書,閱讀本身是線性的進行,需要時間來培養。(photo by台灣漂書協會)
閱讀是在鍛鍊抽象思考的方式,如果以滑手機來閱讀, 就不能算是看書,閱讀本身是線性的進行,需要時間來培養。(photo by台灣漂書協會)

主持人:台灣醒報社長林意玲
與談貴賓:樹德科技大學教授吳英明
整理紀錄:陳昱穎、陳彥驊

主持人(以下簡稱問):今天邀請前世新大學校長賴鼎銘教授,分享他所推動的漂書計畫,以及當今高等教育面臨的問題。

「望道號」是最近停泊在基隆的一艘福音書船,船上約有60萬本圖書,請您分享最近在聯合報寫的一篇文章「從旺道號到漂書計畫」的重點。

賴鼎銘:要提倡全民閱讀,不能只靠一艘船駛進台灣,重點在於能有更多的好書共享活動。我們的「漂書計畫」主要受惠者是偏鄉的小孩,讓他們有機會拓展閱讀的視野。

【還書沒規定期限】
與一般圖書館不同,漂書計畫並沒有硬性規定借取跟歸還的地點,閱讀者可以將書分享給不認識的陌生人,也可以從陌生人那讀到不同的書籍,是利用、交換的概念。

目前全台共有5百多個漂書點,例如車站、郵局、醫院等,讀者可以看完後就放回漂書點,以達成「漂書運動,知識下鄉」的目標,並鼓勵能在網上填寫閱讀心得。

問:想請問,如此一來,書商生意受影響勢必會有所反彈?可能許多書會被他人納為己有,便失去了活動的意義,有什麼因應方式嗎?

賴鼎銘:大眾不願分享,只想擁有的心理,是可以預見的問題,我們希望所漂出來的書都是看過的、多餘的書籍。當然也希望看完該本書的人,再把它捐出來。

問:如果要順利讓書漂流,勢必得有許多據點?

【盼公部門加入活動】
賴鼎銘:對,我們不斷和公部門合作,如交通部、中華電信、中華郵政等,交通部長葉匡時很有心,要求台鐵、高鐵、港務局等都要設立漂流點,這些據點設立後,如同台灣的任督二脈都被打通了。

所以旅行時帶的書,也可以放在當地的漂書點,讓它去漂流,而新北市、嘉義市、斗六市、高雄市等很多地方都已設立據點,希望未來有更多公部門能加入這項活動。

問:有沒有鼓勵措施呢?

賴鼎銘:目前基金尚不足,但積極與企業接觸中,希望他們能提供摸彩,或抽獎等類似活動鼓勵閱讀。

也可以比賽誰捐的書多、哪本書漂流最廣等,可以根據標籤追蹤,了解每本書漂流的情況,漂流的距離、閱讀人數等。

這個計畫可以讓大眾在等捷運、等火車的時間閱讀,我認為等待時是看書最專心的時候。而醫院的候診時間,有時會耗掉好幾個小時,因此我們積極和醫院與郵局接觸中,假使醫院有漂書點,應是理念落實最好的地方。

問:請問目前有多少個據點?

【目前有500多個據點】
賴鼎銘:現在據點主要有500多個,漂出去的書大約42萬本。大多以健康、科普、一般性的書為主。

問:現在面臨什麼樣的困難?

賴鼎銘:困難是,書漂出去後,書庫馬上空了,無法補充,因此必須改變社會民眾的心態,書除了拿回去,還要分享出來,帶回家讀後,還是要帶回來。很多人願意捐書,對我們幫助很大,更希望看完書的人能夠歸還。

問:把書拿走要不要登記身分證?

賴鼎銘:完全不用。

問:那就不知道是誰拿走的?

賴鼎銘:我們希望他看完以後,要上網登錄心得,因為如果上網做,我們就知道書是從甲地流到乙地,因為上面有書碼。希望慢慢改變台灣民眾的觀念,能夠主動上網。如果大家能夠看我們的書、寫心得,展現台灣對於閱讀和文化的重視,就可以創造一個閱讀的社會,非常具有象徵性。

問:閱讀很重要,但台灣人比較喜歡看電視、滑手機,而不太讀書,讓出版業苦哈哈,是吧?

【滑手機看書不算閱讀】
賴鼎銘:閱讀是在鍛鍊抽象思考的方式,因此我非常強調閱讀。要培養孩子的讀書習慣,絕不是一蹴可幾。如果以滑手機來閱讀,就不能算是看書;閱讀本身是線性的,它要花時間,但是比較深入,所以這2個部分不能輕易等同。

問:賴教授希望台灣在火車站、郵局、銀行及捷運站等待時,都能夠人手一冊,像日本在捷運上都是人手一書,讓台灣成為一個閱讀的社會。但在這個科技發達的情況下,大家會覺得滑手機比較快,而且現在流行在網路上閱讀,許多人都不太買書了,也許將來無書可漂?

賴鼎銘:有些出版社已感覺受到威脅,也有出版社跟我們合作,挑選一些新書,當作實驗,好像在做廣告一樣,放出來流傳。我想呼籲大家把不大需要的書捐出來,讓書在台灣漂流,為台灣做一點文化的貢獻。我們漂書協會的網站上,已經把每個點都標列出來,有點像google地圖上面的標示,一目瞭然。

【私校教職員納年金】
問:在您擔任世新校長任內6年,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政績」,就是私校教職員納入公保年金,就是幫助私立學校的老師爭取福利,這個非常重要,可否請您分享一下?

賴鼎銘:10幾年來歷任的私校理事長和很多校長,都在呼籲不能讓私校的教職員權益被輕忽。可是我們每一次到立法院說服、請求的時候,總是碰到很多的壓力,或是碰到要選舉,所以都沒辦法如願。今年時機剛好成熟,馬總統參與我們的座談,我就順便提出這個要求,他立刻讓王金平院長和各政黨協助,所有校長幫忙運作,所以通過了計畫。

這個對6萬4千多名私校教職員,應該是個保障,因為我們跟國立學校的教職員比起來,薪水差不多,但福利差太多了。現在有了年金,就是一個保障,我只是補了臨門一腳。

問:想請賴校長談台灣高等教育的問題,未來都將面對少子化的衝擊。您擔任校長6年,也曾是台灣私立學校協會的理事長,您覺得台灣的高等教育有什麼樣的感慨?

賴鼎銘:我覺得台灣整個高教或是私校的問題,首先是教育部管制太多,其次整個大環境對於私校的發展非常不利,像少子化的問題,如果按照現在的趨勢,民國105年是很大的瓶頸,到民國117年就變成大海嘯了,出生人口少了16萬人左右。

【32所私校教育將有震撼彈】
我們現在的招生人口,教育部同意招生人數約30萬,可以想像到117年時,少了16萬6千人,有多少學校招不到學生?系所都要關門了。這對私校來講,是最大的難題。現在是哪幾個學校先開始?像高鳳已經出問題了,然後永達宣布要轉成專科,接下來聽說有32個學校也有所動作,這將是未來所有私校面對的最大挑戰。

到底是哪幾個學校先開始,教育部他也沒辦法讓我們知道,但是只要看每年的招生報告就知道,教育部今年的10月跟11月就要公布招生報到率,如果招生報到率低於50%至60%,那這間學校大概就岌岌可危。這個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如果接下來系所關門,老師要怎麼辦?人數變少,學雜費也變少,所以所有的經營就要減量,所以我們還沒看出來整個危機的效應,我覺得這是教育部必須要及早面對。有沒有學校說,寧願現在趕快退場?若要退場的話,那個土地怎麼處理?這個是教育部目前最頭痛的,所以去年這個問題曾經發酵過,可是到底怎麼解決,很難有一個好的方案。

問:其實不只是教育受到衝擊,很多嬰兒的食物或服裝,所有跟生孩子以後有關的產業,問題都會碰到,現在就已經開始出現相關問題了。

賴鼎銘:小兒科、護產科它們會更早面對。台灣現在有很多的小學招不到學生。像我以前故鄉的小學,現在學生每年入學是個位數,所以非常可怕,等於是政府要付出很大代價,來維持這樣的小學,會變成比如說森林小學、特色小學,所以一定要及早因應。

【60所大學要退場?】
然而,大學的影響更大,未來如果很多流浪教授,對社會來講是個很負面的宣傳。去年傳言是說有60所學校大概要被淘汰,所以等於變成說台灣剩下100所大學,還可以,但是哪60所要淘汰,沒有人知道。

所以為什麼我們系要招陸生,每年的招生我們要花很多心力去宣傳,為什麼要開始打造學校特色?以世新來講,我們比較不擔心,為什麼?因為我們以傳播(系所)為主。一講到傳播,就想到世新大學,所以如果現在要生存,就要有特色。舉個例子,像實踐大學的設計系,是知名的,而5年5百億的學校,更不用擔心,所以未來要生存,第一個就是特色,包括你的學生、校友和學科。

問:除了特色,學生還是會減量,比如說假設是1千個學生,就變成8百個。從其他角度來講,如果是中小學的話,班上人數少一點,較容易照顧,這個也不是壞事。可是剛剛提到,最主要的衝擊在於大學該如何,教育部長和家長可以一起來想一想的。

【教育部放手 別管太多】
賴鼎銘:我從美國拿到博士學位回來台灣,相當不能適應,受過美國高等教育,我們知道什麼對學校最好。但教育部是根據以前的經驗,因為有些私校可能辦得不好,所以實行總量管制,然後學雜費不能隨便漲,使很多學校沒辦法發展特色。所以如果希望學校辦得好的話,就要比較有彈性,才能像美國一樣,辦出知名的大學。

問:很多人認為教育部對於私校管太多,比如說要開設哪個系所,要經過教育部同意,學費要漲、招多少學生,也要經過同意。您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賴鼎銘:我們現在學雜費被管控,變成小規模,常是綁手綁腳的,沒有很充裕的經費去挖掘好的老師。像美國名校,可以把名師從全世界各地挖過來,招收最好的學生,因為它可以提供師資,可是我們的教育卻是資本主義的精神、社會主義的體制。

其實如果說學校辦得好,學雜費收得高,台灣有些家長是付得起的,如果付不起、但是非常優秀,我們可以設計補助機制,這樣才能打造出台灣學校特色、頂尖的學校。現在總量管制是什麼?餐飲、觀光系所設立太多,教育部要調控,但是有些學校辦得好,就應該給它彈性才對。

主持人:謝謝賴教授接受我們採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