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陳昱穎報導】一顆比市場上貴5倍的有機蛋、一個1000元洋香瓜和一斤4000元有機烏龍茶,不但在國內賣得嚇嚇叫,還外銷到日本、英國,咁有可能?《遠見雜誌》29日公布台灣「百大黃金農夫」,從全台20個縣市挑選出百位優質農夫代表,分享他們從事無毒、有機或有安全認證的農業栽培。農委會主委陳保基稱讚說,農業不只是生產,更是在做從事價值的創造。
「我們把雞當作人一樣看待。」獲得全國唯一有機認證、亞洲植場的老闆娘江文佑說,因為不把雞當作生產工具,採用人道飼養方式,讓雞可以在戶外採食、遊戲,自然生出的蛋就優質,一顆要價25元。培育出唯一外銷日本洋香瓜的黃河果園主人陳水良也表示,「人品比產品重要」,他說,農夫的人品決定農產的品質,當初堅持安全用藥的有機農業,就是要做到安全,經過7年才成功栽培出如今一顆1000元的洋香瓜。
茶葉曾外銷到英國的七邦有機茶園主人張欽兆說,要喝到這麼好的茶,口袋一定要有深度,他栽培的烏龍茶一斤要價4000元,是一般市售兩倍,但就是因為是賣給金字塔頂端5分之1的客群,必須注重品質,因為客人一喝就知道茶的好壞,所以認為從事農業生產真是「良心事業」。
《遠見雜誌》創辦人高希均指出,我們都嚮往一個文明的社會,而文明的代價是在提升附加價值後,價格也跟著提高,「怎麼可能價格低但物美,這是不可能的。」他強調,人們必須接受一個現實,好東西價格一定貴。
陳保基進一步表示,他們不能叫「農夫」,應該稱為「農業從業人員」。他怨嘆說,現在台灣還是存在著「農產品就應該低價」的舊思維,但是低價品很難創造價值,不容易讓人家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