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產轉型醫材 營業額破千億

李昀澔 2014/12/09 23:48 點閱 3378 次
政務委員杜紫軍指出,國內傳統產業跨足高階醫材研發,是未來經濟發展趨勢。(photo by李昀澔/台灣醒報)
政務委員杜紫軍指出,國內傳統產業跨足高階醫材研發,是未來經濟發展趨勢。(photo by李昀澔/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台北報導】「傳統產業跨足高階醫材是趨勢,而跨界成功與否,端視產品能不能符合臨床需求。」前經濟部長、政務委員杜紫軍指出,國內工業界及醫界必須合作研發新醫材,扭轉進口產品市占率偏高的劣勢,未來才有機會針對國人體型、疾病特殊性等需求,為國人「量身打造」醫材並建立國產品牌特色。

包括體外診斷器材、生物感測器、影像設備、居家照護設備、傷口敷料、人工器官、人造瓣膜、骨牙科植入物、微創手術器械、人工牙根、醫用合金、復健器材等醫材,是政府近年「拚經濟」的發展主力之一。根據工研院統計,國內醫材產業2012年時營業額約新台幣760億元,2013年營業額已突破1千1百億元。

杜紫軍9日出席國家實驗研究院主導的「國研醫材創價聯盟」時表示,跨足高階醫材產業是傳產轉型的方式之一,而研發瓶頸往往是「從工程師角度」設計產品,導致與實用性脫節,需由醫師及學界投入設計新醫材的評估過程;而向為傳產大本營的高雄岡山地區,成功由生產螺帽轉型產製人工牙根,就是產學合作的最佳例證。

金屬工業研究中心執行長伏和中分析,2009年以前,國產人工牙根的市占率是0%,市場由南韓及歐美產品瓜分,但在金屬中心輔導螺帽傳產業者與南部成大、高醫、義大等醫院合作後,今年國產人工牙根市占率已達20%,後勢看漲。

「醫材產業的高附加價值,有助台灣傳產擺脫勞力密集的窘況。」立委許智傑表示,已建議科技部、教育部調整教授升等及研究計畫申請規則,例如透過「加分」來鼓勵學界及碩、博士生投入醫材研發,以發揮產學合作的力量。

醫材創價聯盟成員之一、位在台中工業區的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總經理林志清指出,塑膠中心近7、8年來與台中榮總、中國附醫、秀傳等醫療機構合作,共輔導50個團隊取得32項醫材專利,已有7成的「創意」轉換為醫材產品上市,多為應用在微創手術及緊急救護的電擊片、止血器等高分子材料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