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遺忘的老人 偏鄉照顧需要大

杜胤廣 2014/12/08 18:56 點閱 4040 次
圓夢計畫中的瓦旦伯及居家環境。(photo by 老人福利推動聯盟)
圓夢計畫中的瓦旦伯及居家環境。(photo by 老人福利推動聯盟)

【台灣醒報記者杜胤廣台北報導】「我已經不記得洗熱水澡是什麼感覺了。」現年69歲,獨居在宜蘭縣大同鄉山區樂水部落的瓦旦伯,由於患有中風、高血壓,加上左眼失明,又患有腎臟病變等疾病,5年前中風後行動一直在不便的狀態。加上承租的房子內外老舊,且家中也多年沒有熱水器可用,每到了冬天,他更感嘆的說,「我常常一個月才洗一次澡。」

【不願洗澡的老人】
老人福利推動聯盟指出,自103年6月,衛福部推出「偏遠地區推動社區照顧試辦輔導計畫」,為方便偏鄉老人服務,開始聯合天主教愛德婦女協會、老五老基金會等慈善基金會,分別在台東縣海端鄉、新北市石碇區、宜蘭縣大同鄉與嘉義縣大埔鄉等偏鄉地區,試辦社區照顧服務,仍發現老人在城鄉福利上與大都市的差距。

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理事長吳玉琴說,今年6月開始提供瓦旦伯居家服務,協助他沐浴及家務整理時,社工雖然能在夏天利用茶壺,加冷水煮成洗澡水,協助瓦旦沐浴,但入冬後的原住民部落,位在高海拔地區,溫度常在10度以下,於是瓦旦伯開始不願洗澡。

吳玉琴說,居住在新北市石碇區的陳爺爺也是如此,由於患有失智症,過去主要由2名兒子照顧,但多年前兒子失蹤後,目前仍由社工每天進駐照顧,但今年年初熱水器故障後,冬天逼近,他也開始拒絕洗澡。

【每平方公里僅九人】
根據宜蘭縣社會局統計,宜蘭縣至2012年底,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數約有6萬1,137人,占總人口的13.3%,是全國老年人口平均值最高的縣市。以大同鄉的總人口5,915人來說,平均每平方公里只有9人,全鄉人口中,65歲以上老年人口,就佔總人口的9%,且55至64歲的老年人口者也佔總人口的9.5%。

「偏鄉地區的青年人口已大量流失,照顧服務人口已不再年輕化。」老五老基金會執行長游麗裡表示,偏鄉地區青年人口大量外移,尋找工作機會的結果,不僅加速地方老化,且在中年人口增加下,養兒防老的趨勢不僅不在,反而造顧老人的責任,開始落在中年人口身上。

老人福利推動聯盟指出,像瓦旦伯需要電器用品的獨居老人就佔服務人口的35%,每年調查獨居老人的需求中,最常見的就是日常用品與電器用品,盼外界可以捐贈這些老人們「真正」需要的物資,讓在地老化的年長者,能繼續在社區中生活,獲得最大的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