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變孤島 輕便橋搶救受災區

李昀澔 2014/11/05 20:10 點閱 4436 次
國研院團隊研發以玻璃纖維材料為主的組裝式輕便橋,一旦橋梁毀損,可在8小時內搭建完成搶通災區。(photo by國研院地震研究中心提供)
國研院團隊研發以玻璃纖維材料為主的組裝式輕便橋,一旦橋梁毀損,可在8小時內搭建完成搶通災區。(photo by國研院地震研究中心提供)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台北報導】未來若地震、颱風摧毀橋梁,只要搭起科技部國研院地震中心研發的「緊急救災用複合材料輕便橋」,8小時內就能搶通,將急救物資及人員送入災區。

921地震造成逾150座橋梁損壞,莫拉克颱風帶來的洪水也沖垮百餘座橋梁,斷橋往往導致山區及偏鄉變成「孤島」,救難人員及物資無法及時進入,因而釀成悲劇。

國研院地震中心研究員葉芳耀解釋,國內近年較常使用的搶通便道或便橋,包括水泥涵管搭建的溪底便道及鋼便橋,但在水流湍急的狀況下很難架設,材料及施工機具準備也相當耗時,溪底便道常在橋梁毀損後3至7天才搭成,鋼便橋更需1至3週,無法在第1時間搶救災區,只能仰賴直升機救援。

國研院地震中心與台大、北科大及業界合作,研發出由螺栓、鋼製接合板及玻璃纖維複合材料組成的輕便橋,重量僅約傳統鋼橋的1半;只要運用簡單工具及組裝式工作台車,即便非專業工程人員,也能在8小時內組裝跨度達20公尺、寬3公尺、可承載5噸小貨車通行至少20萬次的輕便橋。由於不需要先設橋墩,不受水勢影響,也能重複拆解、架設。

葉芳耀建議,輕便橋材料及工作台車可由各縣市政府保管,在中央氣象局發布颱風警報後,將輕便橋送至洪水、土石流高風險地區備用,若橋梁不幸毀損,只要有1位工程師到現場,就能立即指揮居民搭建輕便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