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納國中必修 本土語言恐速消亡

范捷茵 2014/10/06 20:26 點閱 4143 次
教育部課審會日前拍板定案,本土語言將不納入國中課綱。(photo by 古天熱 on Flickr –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教育部課審會日前拍板定案,本土語言將不納入國中課綱。(photo by 古天熱 on Flickr –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台灣醒報記者范捷茵綜合報導】本土語言課程確定不納入國中必修!教育部6日表示,未來將研擬以選修方式,在寒暑假或其他時間舉辦語言學習活動。學者批評教育部不看重本土語言,也缺乏明確的本土教學目標,導致部長換人後,人去政息,恐讓本土語言的消亡無以挽回。未來即便寒暑假以「第3學期」方式教學,也難以比照正規課程,只能停留在表淺的語言學習。

本土語言目前為國小必修,是否納入國中必修讓各界爭論不休,反對者認為,本土語言每週僅1堂課的教學,成效有限,增加必修反讓學生學業壓力愈加沉重。12年國教課綱總綱5日終於正式拍板,在課審會4分之3多數表決下,決議不納入國中必修。

教育部長吳思華6日表示,若增加本土語言必修,不符合課綱「減少必修、增加選修」的方向。他表示將持續推動本土語言,研擬推動寒暑假「第3學期」族群文化課程,讓學生選修。

「本土語言並非爭論必修學分多寡,而是有或無的問題!」中山醫藥大學台灣語文系副教授何信翰失望的說,過去不管是立法院教委會或公聽會,本土語言納入國中課綱是不分藍綠、最多人要求的項目,前教育部長原也保證支持。如今人去政息,現任部長只重複「尊重課審會專業」,顯示國家對本土語言的整體發展,毫無明確方向。

何信翰指出,依照目前國小本土必修的前例,以多元評量方式測驗,並不會造成學生學習負擔。若國中無法納必修,只是推動寒暑假或其他時間「第3學期」選修,可能淪為寒暑假夏令營模式,為了吸引學生參加,課程設計停留在兒歌、唸謠等「綜藝化」課程,無法深入文化層面。

何信翰憂心說,在目前的教育體制下,無論客語、原語、台語或新住民語,父、子、孫的語言程度世代差距龐大,這次本土語言無法納必修,不只象徵教育部認為本土語言「無法登大雅之堂」,也讓本土語言的沒落無法挽回,也許10、20年後還有人說方言,但語言消亡的程度將無力回天,可謂「消滅本土語言的12年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