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王承中、杜胤廣台北報導】「打破族群、血緣與藍綠問題,台灣才能學會團結,再次創造歷史奇蹟,但卻難以做到。」導演魏德聖25日在「30青年創新論壇」時表示,《KANO》最希望帶給台灣人一種「團結力量」的啟發,因為當年台灣在族群、階級鮮明的年代中,竟有一支沒有族群、階級分別的球隊,而他們所帶出團結精神,創造出令人動容的歷史,正是台灣人最需要的力量。
《30》雜誌25日舉辦「30青年創新論壇」,特別邀請導演魏德聖以「YOURTURN!放膽!破壞式創新」為題發表演說。
魏德聖說,台灣目前所面對的困境是,我們常看不見「歷史的厚度」,當一個人在專業上努力時,也不懂為何努力,而現在最常聽見的說法是,「努力只為了生活,卻忽略『努力的精神價值』。」
「台灣從前有族群問題,現在變成藍綠問題,還有各行各業的階級問題,這些都是台灣沒有辦法前進的最大困境。」魏德聖認為,台灣人花太少時間在「溝通」上,根本無法從他人身上累積經驗,使得人與人之間變得愈來愈「冷漠」。就像每個人都在自己的位置上,努力為自己活,而不是互相合作,補強彼此的不足。
魏德聖說,在台灣從事電影業,是需要經過多次的家庭革命,才當得起電影人,儘管環境不好,人們都在為著生活而努力,但他仍選擇做一件自己有興趣的工作,反觀台灣,「能不能在自己有興趣的事物上,成為熱愛的工作,已經越來越少見,」台灣人也因此逐漸失去作夢的勇氣,因為物質上的需要以逐漸壓過精神價值。
「對電影人來說,最大的安慰不是票房多好,而是看見觀眾看完電影後,還在座位上,沒有站起來,因為電影已完全抓住觀眾。」魏德聖表示,拍電影的目的,是希望用好的觀念、對的歷史,去影響更多人。他說,當他看到觀眾看電影時的情緒反應,該哭的哭,該笑的笑,就是他最大的精神滿足,而電影若能藉此產生影響,更是他的目的。
「《KANO》強調的就是團隊、合作、創造歷史前進的力量。」魏德聖說,《KANO》是從歷史中挑出的一段「被遺忘的故事」。他想,一個不怎麼樣的球隊,竟能透過管理、紀律、團隊跟專業的角度,創造出一支傳奇球隊,他也希望透過此球隊的故事,帶給觀眾新的啟發,而這個啟發正是台灣最需要的力量,「團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