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編兩岸預算 立委批浮濫

范捷茵 2014/09/22 14:25 點閱 3397 次
文化部明年度「後ECFA會談計畫」預算惹議。(photo by 范捷茵/台灣醒報)
文化部明年度「後ECFA會談計畫」預算惹議。(photo by 范捷茵/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范捷茵台北報導】服貿、貨貿還沒過,文化部卻要先編預算,討論通過後的產業交流,22日受到立委的質疑。教育文化及委員會立委鄭麗君在質詢時指出,文化部兩岸交流預算逐年增加,明年又以「後ECFA會談計畫」名目編列逾100萬元,但服貿、貨貿尚未通過,會談仍是未知數,不應浮濫編列預算。

文化部第一年編列2千多萬元舉辦「兩岸文化前瞻論壇」,原希望官方交流智慧財產權、司法免扣押等議題,但卻沒有與相關部會協調,無法辦成。隔年1500萬元預算遭刪500萬通過,論壇改變形式委託民間辦理,但除了一場座談會外,計畫同樣不了了之,讓立委批評虛列預算,浪費了人民的納稅錢。

雖然龍應台承諾,明年前瞻論壇不編列預算,但立委鄭麗君22日立法院質詢時說,明年度兩岸交流預算依舊成長了6百多萬元,她質疑文化部將前瞻論壇「化整為零」,以兩岸交流的講座、研討會、參訪形式偷渡預算。

鄭麗君也質疑,文化部預算書有110萬元的「後ECFA會談計畫」,但服貿立法院沒通過,貨貿還在談判,加上兩岸監督條例仍在審查,兩岸協議顯然面臨瓶頸,文化部卻已先規劃「簽署之後洽談推動兩岸文化交流」。她批評,文化部的後ECFA預算,找不到實質重點與內容,顯示一頭熱編列兩岸預算,排擠了其他地方文化開支。

對此,龍應台表示,文化部看重民間表演藝術等補助,並沒有重兩岸輕基礎。而預算編列需有長遠眼光,後ECFA會談有許多議題,比方在電影產業上,《艋舺》或《陣頭》有很多閩南語發音,大陸無法廣泛放映,需要雙方好好溝通。

針對預算浮濫,立委何欣純則提到,台北國際電視節短短3天的展覽,每年經費1500萬元,但她秀了好幾張展場上空蕩蕩的照片,工作人員不是在滑手機就是在看書,有些展位上一個工作人員也沒有。何欣純也說,文化部的買家、產值都由參展人單方面提供,文化部並沒有實質掌握相關資料。